11月12日,“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在“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分别以92.88、90.38的高分蝉联冠亚军,广州以84.34分蝉联季军,深圳、天津、成都、杭州、苏州、重庆、武汉分列第4至第10位。前10位城市连续三年保持不变,表明城市十强格局趋于稳定。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和非经济(软经济)两大系列指标。其中经济指标由GDP和居民储蓄两部分构成,占比61.8%,非经济(软经济)指标由科教、文化、卫生、生态环境四部分构成,占比38.2%,可以全面、科学地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发展水平。
关于“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指出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百强城市呈东中西阶梯分布态势。与上年相比,中部城市减少一个席位(上年第100名通辽),东部城市增加一个席位(本年度53名珠海)。百强城市由东向西呈阶梯式递减,62个位于东部,22个位于中部,16个位于西部。
二是两极分化现象依然显著。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分别有15个、13个、10个和8个城市上榜,“两江两东”优势明显。海南、青海、西藏、宁夏四省自治区无一城市上榜。江苏13个城市全部上榜,最为均衡。广东内部发展严重失衡,广州、深圳分列第三、四位,但还有12个地级市未上榜。
三是四个明星城市快速上位。与上年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四个城市分别是珠海(新晋上榜)上升48位,呼和浩特上升10位,贵阳上升9位,廊坊上升6位。
四是“苏锡常”经济实力强劲。在经济指标排名中,苏州、无锡和常州分别居第5位、13位和23位。从GDP数据来看,苏州和无锡的GDP之和略高于北京,苏锡常三市的GDP总额已超过上海。苏锡常三地地域、经济紧密相连,已经形成一个紧密的城市群或超级大市。但这三个城市的非经济指标落后于经济指标,拉低了总位次。此外,苏州和无锡是排行榜前20位中仅有的两个地级市。
五是部分城市软经济指标落后。软经济指标的加入,体现了城市不仅要做大,还要做优的全面均衡发展理念。鄂尔多斯经济指标28位,非经济指标97位,相差69位;东营经济指标40位,非经济指标88位,相差48位;经济强市佛山因科教分值低(14.58分)拉低非经济指标(经济指标10位,非经济指标54位,相差44位)。
除了发布百强城市总榜单,华顿经济研究院还依据储蓄、公共财政收入、消费、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指标(占比61.8%)和人均指标(占比38.2%),发布百强城市单项排行榜,体现了城市既要做大,更要做强的发展导向。
在单项榜中,居民储蓄最高的十大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佛山、苏州、西安、天津。财政收入最高的十大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杭州、武汉、广州、宁波。消费力最强的十大城市为: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深圳、长沙、苏州、沈阳。工资水平最高的十大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苏州、南京、重庆、成都。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为:天津、重庆、武汉、长沙、青岛、合肥、郑州、东营、无锡、南京。
其中,北京作为最富有的城市,其储蓄总量(23.91万亿元)和人均储蓄(11.06万元)均居榜首。深圳是GDP最均衡的城市,总量和人均GDP分列第4和第3位(上海总量第1,人均第21;北京总量第2,人均第19)。北京与上海是工资最高的两大城市,年人均工资破10万元(分别是11.31万元和10.10万元),广州和深圳的工资水平则是8万元级的。
在投资榜单中,北上广位列十强之外,武汉、长沙、郑州挤进十强,大有中部崛起之势。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上广各项基础设施趋于成熟,目前已进入新的投资阶段,科创推动型投资将是主流,如果抓住了新一轮的科技革新,就能占据城市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
沈晗耀介绍说,2016年第二届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论坛与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联合举办,以重振经济为中心议题,筹划和促成一系列城企合作项目,其中尤以苏州、济南、滁州等市与百强企业的战略对接成效显著。2017年第三届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论坛继续与第十七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合办,定于2017年11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