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 NEWS

“流量型经济”,上海开始“起范”

时间:2024-08-12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城市动向

 

一、又一“国字号”实验室落户杭州

 

86日上午,清华大学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膜国重)膜结构及人工智能生物学分室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正式揭牌,该分室将成为支持膜国重基础科研成果验证及转化的高能级载体。

 

“膜国重”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唯一定位于膜生物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际生命健康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前沿机构。青山湖分室作为支持“膜国重”总室基础科研成果验证及转化的高能级载体,对科研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杭州是算力之城,完全满足数据库项目对于算力的高要求,这是膜国重选择将分室落户杭州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青山湖科技城内的清华大学成果转化项目水木未来拥有全亚洲第一个商业化冷冻电镜平台,冷冻电镜是研究结构生物的基础设备之一,自2022年以来,6台冷冻电镜全部投入使用,满足了研究的基础设施要求。

 

青山湖科技城已经成立的成果双向转化中心,将为分室的概念认证和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暑期学校在青山湖科技城落地,则提升了临安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策源能力,并进一步推动了此次分室的建成合作。依托清华大学顶尖的科创和人才资源,青山湖科技城也将成为立足杭州、辐射全国的生命科学创新策源及科研成果转化的驱动引擎。

 

 

二、浦东机场“国际转国际”旅客剧增

 

上海做强流量型经济,正在起范了。今年17月,上海浦东机场海关累计监管国际中转旅客225.7万人次,同比增长4.7倍。

 

 

作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口空港口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已开通三类国际中转流程,即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国际转国际。针对国际中转旅客行程急、在机场逗留时间短等特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积极改善中转通道动线规划,并创新打造“智慧旅检Max-T”中转场景,提升监管服务效能,进一步压缩最短中转时间。

 

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国际中转航线不断丰富、中转通关体验持续优化,今年以来,机场国际中转旅客大幅增长,其中“国际转国际”旅客增长尤为可观,今年17月达88.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倍。

 

 

面对猛增的监管需求,浦东国际机场海关从实际出发,提供“一企一策”适配性服务,已为东航、国航、吉祥等航司量身定制中转监管流程,并加强对首航航线、新开航司的前置服务。今年迄今,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已保障复航和新增的国际客货运航线共25条,保障68个国际中转站点恢复。


来源:江南智造总局

 


上一篇:新提“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用意何在?

下一篇:中国汽车,需要什么样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