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NEWS

筑金融新生态 促实体新飞跃 业内人士共谋金融赋能之路

时间:2025-03-25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众多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高管围绕现代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金融体系的变革与创新、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以及全球合作与开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各方需加强合作,共同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助力中国经济迈向更加可持续、更具韧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金融体系变革需适应新时代需求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金融体系的变革与创新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中国货币政策正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稳定物价”目标转向“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以应对需求不足等问题。

李扬表示,货币政策与时俱进还体现在将资产价格稳定也纳入货币政策考量范畴。“去年,央行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他还表示,对我国来说,发展资本市场非常重要,发展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也提到金融体系的变革。他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研发和消费导向型经济转型,金融部门需相应变革。“全球监管环境的变化、资本流动改革以及技术进步,都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温拓思表示,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者,必须灵活敏捷地以客户为导向,适应社会对银行需求的变化。

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质效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金融在推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服务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武发现,企业在早期股权投资需求、信用贷款需求、长期资金需求以及多元化融资需求方面与传统金融供给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金融机构在风险研判、“募投管退”环节等方面存在短板,并且金融机构之间也缺乏高效的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张文武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股权投资的支持力度,广泛对接创投机构、保险资金、境外资金,探索发起专精特新基金,撬动更多长期资本,并且要综合利用IPO、S基金等手段,搭建多元化的退出渠道,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壮大耐心资本。

张文武还表示,要丰富多元化的融资结构,进一步贯通“股贷债保”等全流程服务,建立潜力企业名单库,通过内部常态化的共享机制,多元化地挖掘客户需求,综合利用各种工具来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亮从资本市场角度,探讨了金融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他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依托资本市场提供直接融资。

陈亮表示,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投资者风险偏好差异很大,对各类创新不确定性的包容度很高,从而能够为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要发展耐心资本。陈亮认为,资本市场作为发挥社会直接融资功能的枢纽,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形成技术、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对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核心作用。

扩大金融领域开放与合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近DeepSeek引起了全球关注,使得世界重新评估中国的人工智能能力,凭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对创新的承诺,我们已为前所未有的进步做好了准备。”香港交易所主席唐家成表示,香港不仅要观察这些变化,而且要积极支持和推动这些变化,从而确保内地和香港的共同繁荣。

当前,新技术不断涌现,而现有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唐家成表示,对香港而言,不仅要支持这些创新行业,还要确保适应未来的这些行业的金融需求,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内地创新行业的演变,从而确保我们的平台能够将未来的企业与全球资本连接起来。”他表示。

德意志银行集团主席卫礼思强调了在全球贸易和市场格局变化下,金融体系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尽管全球贸易面临诸多挑战,但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是继续参与跨境贸易和投资。“商品服务、资本、人员和思想的交流必须继续进行下去,全球繁荣依赖于此。因此,作为金融行业,我们需要适应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确保在贸易流动演变或者变化的时候,资金流动能够顺利进行。”

卫礼思进一步表示,开放的金融市场是加强联系、协调利益和支持贸易渠道的强大机制,从世界各地的实践可以看到,深厚的资本市场为基础经济带来了显著优势,而缺乏这些深厚的资本市场,则会阻碍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本流动。



上一篇:大力提振消费 金融如何发力

下一篇:工行行长刘珺: 找准服务实体经济定位 以更通畅金融血脉强健经济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