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继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贵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开启贵州省“第二个黄金十年”、全面推进“多彩贵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之后,4月贵州省政府又出台《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7号))。
扩大开放“桥头堡”,战略崛起“黔东南”。有利政策叠加对于新时期贵州省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东西部区域合作、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层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高度来看,黔东南“桥头堡”发展战略,无论是对黔东南经济带的强势崛起,还是贵州全省开放带动战略,都无疑是贵州闯出的一条跨区域开放融合发展的新路。
一、扩大开放闯新路战略崛起“黔东南”
在新国发2号文件中,32条含金量满满的政策“干货”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提供强力支持。牢牢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围绕“四区一高地”的新战略定位,贵州省全力践行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真正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这需要贵州大胆试、大胆闯。唯有“强优势、补短板、谋长远、促发展”才能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贡献贵州力量。
贵州省具有丰富的生态、人口、电力等资源优势,但缺乏资本、技术等更高层次的生产力要素。开放是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改变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重要法宝,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因此,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贵州需要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新空间联动的“桥头堡”,贵州省一直坚持开放带动战略。2021年11月2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开放通道实现新突破。其中提出要瞄准珠三角、长三角打造“一主两翼多辅”开放通道,畅通黔粤主通道。主要从交通、产业、公共服务三大领域积极促进贵州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方阵。
此次贵州省政府审时度势出台《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黎从榕”作为扩大开放的核心区域,支持全州16个县市一体打造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带动全省融入大湾区发展。“桥头堡”政策,是对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的“贵州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思路的实践探索;也是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探索经验和路径。
以“桥头堡”的率先探索及示范,带动黔东南全域的开放发展新格局,才能把握贵州“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当前,用活用足桥头堡政策,是黔东南州推动16县市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而黔东南经济“桥头堡”的开放和崛起,无疑是贵州88个县域经济体“闯”新路的重要载体和新发展模式。
二、发挥“桥头堡”区位优势,活用智库战略思维
贵州省委省政府推出黔东南“黎从榕”三县联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的重要决策,实际上是让“黎从榕”先行先试,挑大梁,走前头。开展全方位县域经济“拆墙透绿”行动,发挥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优势,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和新开放格局中,实现黔粤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推动贵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和发挥贵州作为西部大开发新时期的“桥头堡”战略优势。
一是以“桥头堡”为契机,谋划贵州开放新格局。
“黎从榕”三县,位于贵州东南部,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有着天然的区位交通、新兴产业、生态补给等多个领域的动能转换和协同互补优势。由于黔东南州山地多、资源匮乏等劣势,以及长期以来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处于短板弱势等因素,制约着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需要对接与整合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流动要素,对冲和填补贵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缺。
因此,新国发2号文件国家战略和贵州省委省政府黔东南“桥头堡”重要决策,较好地契合了黔东南地区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刚需和诉求,同时也激发了黔东、黔南、黔西南民族地区乃至贵州全域各县市区地方党委政府的开放意识和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决心和信心。黔东南各县都在以“桥头堡”先行为契机,纷纷谋划借势、借力州域市域县域的开放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模式。不难看出,“黎从榕”动起来了,黔东南各县市及全省各县市区也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动起来了。一个以黔东南“桥头堡”为核引擎的贵州县域发展新经济空间、新开放格局,正在贵州大地展开。
二是精准延伸“桥头堡”,纵深对接大湾区产业体系。
当前打造的黔东南“黎从榕”政策,实为贵州全域县域经济“拆墙透绿”走出山地,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这不仅是“桥头堡”向粤港澳沿海的延伸,也是贵州县域生态经济品牌输出和大湾区新兴产业转移承载的机遇风口。“桥头堡”作为内陆与沿海产业要素流动融合的“枢纽”,形成两地经济互补互促的大开放格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体系构成上坚持“四轮驱动”,即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为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研究贵州省工业布局、“黎从榕”产业体系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四轮驱动”产业体系,黎平、从江和榕江首先在产业上要承接大湾区的产业链延伸,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紧跟大湾区产业布局,通过“大湾区企业+贵州资源”“大湾区市场+贵州产品”“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走出去精准招商,对接优质资源,推动项目落地。
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截至2020年11月,贵州省拥有98个工业园区,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经开区、2个国家级高新区、1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黔东南区域,共有14个工业园区。根据黔东南州工业园区“一圈两区”的空间布局规划,“黎从榕”三县的工业园区属于南部片区,且位于从江县和黎平县的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发展较为成熟。各开发区(园区)作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载体,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推进各开发区(园区)提质增效对接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势在必行,可以持续推动“黔货入粤”。
三是扩大开放“桥头堡”,带动贵州县域特色发展。
按照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贵州省委省政府黔东南“桥头堡”战略决策,“十四五”新时期实现黔东南县域经济强势崛起,形成“黎从榕”三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新经济模式和新产业空间,不仅能有效提升贵州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也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闯出一条“贵州新路”。
贵州省下辖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其中66个是贫困县。黔东南州16个县市,黎平、从江、榕江是黔东南州地域面积最大的三个县。近年完成全域脱贫摘帽任务之后,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成为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全省县域经济中,乡村所占的国土空间大、劳动力较多,其乡村产业体系的完善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
事实上,在实践过程中,“黎从榕”三县是核心动力,但又不局限于这三个县,还包括黔东南、黔东、黔南、黔西南及其他县市区,都可以借势“黎从榕”的新机遇。借力“桥头堡”的新资源,立足本土扩大黔东南“桥头堡”的开放格局,既向沿海大湾区扩大疆域,也向贵州内陆县域纵深扩张,民族片区和内陆市县区域借机打开开放融合通道,各县域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各自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资源,发展贵州县域特色经济。
三、三穗走前列智库共探路
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强化三穗新发展理念,精心谋划新三穗发展格局,从2021年开始,王牌智库积极导入“专家理政、专业助政”的创新思维,以顶层设计战略及系统解决方案助推三穗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王牌智库聚焦三穗县地处黔东片区中心的区位优势,提出三穗发展要“着眼黔东绘蓝图,跳出三穗谋发展”,并谋划实施“黔东战略”,联动镇远、岑巩、天柱、剑河、玉屏等抱团同城化发展,实现黔东区域中心城市创新崛起,先行先试打开“东大门”,为贵州“四融”区域发展战略贡献“黔东”力量。
此次《意见》中也提出,支持黔东片区协同发展,构建交通优势。这与三穗县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战略导入的“黔东战略”是高度一致的。结合《意见》要求,在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闯新路和贵州省委省政府黔东南“桥头堡”重要决策的时代机遇下,面临“十四五”新时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专业性、系统性要求,三穗县如何在积极导入第三方智库整合资源和优化施政纲要的实践中,继续乘势追击,借黔东南“一臂之力”,抢先一步,把握机遇,将三穗快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平台和产业体系之中;三穗县如何联动黔东南“黎从榕”开放大格局,走出一条黔东南大开放大融合的“三穗之路”?
(一)对标“黎从榕”,抢抓机遇,优先布局
“黎从榕”片区是大湾区沿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进入贵州的第一站,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的第一园。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和粤黔东西部协作重大决策下,“黎从榕”片区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有战略背景、有区位助力、有产业支撑。
比照“黎从榕”的区位优势,三穗县作为黔东南州的黔东区域中心城市,需要理性客观地把握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战略导向下,依托粤黔东西部协作,优先布局对接融入大湾区,进一步扩大和优化三穗县系统解决方案中的战略纵深领域。
(二)落实黔东战略,对接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1.推进产业承接中心建设
立足大湾区产业布局和对外转移趋势,依托粤黔东西部协作,结合三穗县“一轻四大”产业体系,打造产业承接中心。积极主动承接大湾区外溢产业,引进大湾区相关企业,实现“大湾区市场+三穗产品”“大湾区企业+三穗资源”的产业互动。
一是大力推进特色医药产业的发展。依托黔东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辐射带动施秉、镇远和剑河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农业示范园,持续推进白芨、天麻、钩藤等中药材的规模种植。采取“飞地园区模式”,以三穗县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积极引进大湾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药产品的原料提取、加工及成品全产业链。同时依托三穗县苗族、侗族特色医药发展基础,引入特色医药生产企业,建立三穗县苗药、侗药的规模化生产产业链,创建黔东特色医药品牌。
二是推进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依托三穗县的木材资源以及竹编特色工艺,以经济开发区和竹编小镇为载体,利用佛山市国内最成熟、全球最大的泛家居和建材产业链集群制造基地的市场资源,加快探索竹编工艺在泛家居行业的创新应用,推动三穗县与佛山市在泛家居产业的互动合作。
三是推进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米粉、米豆腐、灰碱粑、蓝莓、猴头菇等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创建特色食品品牌,借助电商渠道及东西部协作战略平台,实现三穗县特色食品进入大湾区市场流通。
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依托三穗鸭产业示范园区、三穗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三穗县精品水果农业园区三个省级农业园区,以黔东南州乡村振兴产业园(三穗)为载体,辐射镇远、岑巩、天柱、施秉、剑河、锦屏等区域,推进与大湾区的农业现代化合作。面向大湾区农业供给市场,发展三穗鸭特色产业、油茶种植、精品水果种植、林下养殖等。培育三穗县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创建特色农业品牌,引导大湾区农业企业到三穗县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大湾区农产品供应三穗基地。
2.建设医养示范中心
借助三穗县山地运动资源、森林养生资源、特色医药康养资源、中医药疗养资源,加快建设康养小镇和体育小镇,务实推进健康疗养、医疗康复、颐养医养、体育健身、生态养生等功能项目,面向大湾区市场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三穗县与佛山市的“医共体”建设,促进三穗县与佛山市的大健康产业交流。
3.建设商贸物流中心
加快推动三穗县至镇远、三穗至岑巩等快速路的建设,打造三穗县商贸物流基地,以三穗县商贸物流园为载体,依托天黄高速、沪昆高速、沿榕高速、三穗县对外快速路,辐射黔东片区,为黔东片区走向大湾区市场的特色轻工业产品、特色农产品提供物流大通道。
4.构建黔东旅游集散中心
用好三穗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对接融入大湾区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成为大湾区市场的山地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推动三穗苗族村寨、侗族村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深入实施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提质发展乡村旅游。用好三月三、禳桥节、圣婆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开发沉浸式民族文化旅游。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围绕杨至成将军红色资源开发杨至成将军纪念馆三馆合一项目,开发良上镇红六军团长征遗址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红色文创产业园,创新红色文化旅游。依托银饰、竹编等发展文化产业,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三)探索数字经济,搭建开放型经济平台
1.建设大数据交互平台
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这一政策机遇,积极对接深圳市星网储区块链有限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三穗县大数据交互平台的建设,为三穗县大数据交互平台提供解决方案,协助三穗将数据价值留本地,实现数据对三穗县经济发展的赋能及数据的价值交互,助力三穗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实现突围发展。
2.以大数据孵化开放型经济新业态
以三穗县大数据交互平台为载体,加强与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合作。一是推动电商物流产业的发展。做优三穗县电子商务产业,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孵化三穗县智慧物流业态,实现三穗县与大湾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二是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探索三穗县在主导产业金融支持政策,贯彻落实省金融业创新发展思路,优先探索佛山市与三穗县的对口帮扶普惠金融工作。
(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黔东南州碳汇交易中心
1.谋划建设黔东南州碳汇交易中心
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开展森林、耕地以及草地等资源的碳储、碳汇与碳利用研究,明确三穗县碳储量和碳汇量,组织编制相关的林业碳汇发展规划,为三穗县落实碳达峰及碳中和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2.落实与大湾区的生态经济合作
积极对接招商玉禾田(深圳)环境有限公司等大湾区绿色发展企业,推动三穗县林业碳汇资源合作开发。落实三穗县与大湾区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经济合作,共同助推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
(五)推进立体化交通建设,落实“四融”战略
立足沪昆高铁、沪昆高速、天黄高速等,加快推进三穗县与镇远、岑巩等黔东片区的快速通道建设,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双高(高铁、高速)优势,实现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从而构建黔粤生态经济和生态产业“绿色通道”。
(六)加强招才引智,推进与大湾区的人才交流
针对粤黔东西部协作的人才需求缺口现状,推动与以佛山市为主的大湾区职业[技工]院校合作交流,探索建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大湾区论坛组织、智库专家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论坛、智库等机构的高端人才资源优势,强化三穗县招才引智工作。
结 语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闯”新路的战略推进中,贵州走在了西部开放的前列;在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推动黔东南“黎从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决策中,黔东南“桥头堡”走在了大开放的前沿;在黔东区域协同发展和借势“桥头堡”对标中,在紧跟“桥头堡”、谋划新三穗、对接黔东南战略、融入大湾区的大格局中,三穗县走在了前头。
近期,三穗县抢抓机遇,县委书记刘明波率队招商驱车千里率先垂范走进了深圳,展开了系列产业对接融合等实践行动,是个好的开端。黔东南“桥头堡”初始发力,贵州县域争先创优。一个大开放的黔东南,一个全省县域融合发展的“多彩贵州”,正在抒写着新时代开放包容、协同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