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说城 NEWS

上万人,选择在这里过节

时间:2024-10-08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10月1日晚上,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半决赛,北京的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涌入过万名观众。来自新疆的布云朝克特此前已创造中国男子球员在中网的最佳战绩,冀望能再创奇迹杀入决赛。

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意大利名将辛纳,凭外卡出战、世界排名第96的布云朝克特虽然0:2(3:6、6:7)失利,但仍然在世界顶级高手面前交出相持性表现。他的整个中网征程令全国网球迷大感痛快。

正值“十一”黄金周长假,中网成为网球迷最关注的假期赛事之一,而现场观看体育赛事也成为欢度节日的热门活动。

长假期间,除了中网外,国内举行的其他国际性顶级体育盛事,还有北京的WTT中国大满贯(乒乓球),上海的上海网球大师赛,深圳的沙特阿美团体系列赛深圳站(高尔夫),无锡的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世界巡回赛无锡大师赛,南昌的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等等。

各类地方性体育赛事活动、尤其是响应体育赛事“三进”政策(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在体育行业,将赛事经济融入节日经济向来备受重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体育赛事赋予节日更浓厚的欢乐气氛,节日反过来为体育赛事创造更大的预估客流和曝光效应。在海外体育产业发达的地区,有不少“节日+赛事”形成显著品牌效应的经典案例;国内更加有一些本身就与体育运动强烈结合的传统节日。

随着国内体育市场发展,当代风格的“节日+赛事”模式也日渐成熟。

一、节日仪轨

体育赛事与节日的融合,首先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根源——两者都起源于某类仪式。

先民将日夜交替、阴晴雨雪、四时变化等一系列自然现象视为神灵的威能,遂创制各种仪式致敬神灵。当他们日益认为其生存繁衍、社会发展都依赖于向神灵提供充分的祭祀时,仪式也越来越盛大,久而久之就进入历法表,固定在每年的某些日子进行。这些日子最终成为节日。

体育赛事则源于古代人锻炼体魄和技能的游戏。游戏过程中产生竞争,竞争过程中又产生对竞技性的追求。当这种竞技追求也被先民视为向神灵表达敬意的内容之一时,竞技就会附着在仪式上,形成一系列遵循严谨仪轨的大型活动。这就是具备高度观赏性的大型体育赛事的雏形。

与如今体育赛事与节日之间的关系一样,古代体育赛事可以作为节日的仪式之一,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大型节日。后者的代表有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古代奥运会是希腊人致敬天神宙斯的大舞台,其中一项宰杀百头公牛的仪式,与运动员的角力相比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前者的代表则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乃庆祝节日的重头活动。民俗学家除了认为龙舟竞渡的起源可能分别是纪念屈原、伍子胥、越王勾践或孝女曹娥之外,还认为赛龙舟起初纯粹是一种“禳灾”形式。其实两类说法的冲突可以调和——龙舟本是祛除秽气之法,而悼念屈原投江的端午节则是一个具备浓厚“水文化”特征的节日,逐渐地端午节就把作为水上活动的龙舟引入到节庆中。

上述体育赛事与节日结合的例子,时至今日仍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奥运会经法国人顾拜旦的再设计而“现代化”。现代奥运会四年一届,被视为仅有两项可以超越体育层面而达到社会盛事级别的体坛大赛之一(另一项是足球世界杯)。

端午龙舟文化在全国各地铺开,竞赛形式因地制宜、五花八门。既有大江大海上的百舸争流式竞速,也有狭窄河道上的“点对点”测速;既有以人员鼎盛见长的长龙舟,也有针对女性参赛群体设计的小巧“凤艇”;另外还有龙舟拔河、旱地龙舟、冰上龙舟等新式玩法。

如今端午节是我国法定假期之一,群众观看、参与龙舟赛更加方便,龙舟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精彩面貌也得以更有力地传播。

二、深度捆绑

将赛龙舟引进端午节,是中国古代人民将体育赛事纳入节日仪轨的范例。现代体育产业中,体育赛事与节日之间的关系,也以这种呈现形式更加常见。

商业开发越发达的运动项目,越容易出现体育赛事深度捆绑节日的知名案例。例如英格兰超级联赛是全世界商业价值首屈一指的足球联赛,而英超有一个区别于西甲、德甲、意甲等其他著名联赛的独特赛制——“圣诞新年快车”。其他联赛在西方圣诞节到新年期间会暂停比赛,让球员们享受迎接新年的快乐,同时也避开在寒冷冬天比赛的不便。

但英超“圣诞新年快车”反而在圣诞节到公历元旦期间加密比赛频次,其中在12月26日举行的“节礼日”比赛,也不啻为英格兰足球献给球迷的“礼物”。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北美体育联赛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其“圣诞大战”也令篮球迷津津乐道。“圣诞大战”总是安排实力领先或者富有话题的球队出赛,是NBA联盟渲染节日气氛的重要工具,已有近80年历史(由NBA的前身BAA美国篮球协会创立)。

而北美本地市场最强势的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则关注11月感恩节这个节点,“感恩节大战”同样是美式橄榄球迷的节日热话。

美国创造了不少像感恩节这种“某月的第几个星期几”的节日,而对于一些职业化程度高、有固定赛事周流程的项目来说,这给予其赛事结合节日的高度便利。

例如职业高尔夫球赛事一般从周四到周日举行四轮比赛。男子高尔夫四大满贯之一美国高尔夫公开赛,就从1975年开始固定在每年6月第三周举行,这样只要赛事不延误,决赛轮就会在父亲节当天开球。

与高尔夫同样高度职业化、商业化的网球,也有大满贯与节日紧密联合。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自1987年起成为每年网坛“四大满贯”的首战,在1月中下旬举行,通常都会将1月26日的澳大利亚国庆日包含在内。

2025年1月26日是星期日,恰好与澳网最后一个比赛日重合。上一次出现这种重合情况还要追溯到11年前的2014年。

国内同样在国际影响力较大的网球项目实现赛事与节日的深度联动,形成球迷条件反射式的节日期待——节日来了,该看球了。

中网从2009年开始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办赛,根据年份不同有时覆盖到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而上海网球大师赛紧接着中网举行,所以假如中网赛事周较早展开,上海大师赛就会赶上黄金周的“下半程”开赛。

三、互动效应

中网的主赛场是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可容纳约1.5万名观众。2024年中网在9月25日至10月6日期间举行。

假如钻石球场的平均上座率能达到八成、按平均票价300元来计算,国庆黄金周六天中网的票房可达到约2100万元。根据官方数据,2023中网的综合收入超过1800万元。不难看出,在现代体育市场的模式下,体育赛事与节日的联动基础不再仅有“仪式性”,而是把体育作为一种消费产品,支持节日经济。
在国内,体育消费常常被归纳到“新消费”的范畴。阿里巴巴前CEO张勇曾主张,新消费不是原有消费的数字化,而是新供给创造的消费增量。而中国体育产业直到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才逐渐真正意义地成型,带动国内体育消费供给和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体育消费的确是当下中国消费市场的新活力承载者之一。

节日经济与新消费也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黄金周”概念始于1999年国庆节假期,首个集中式的七天长假有效刺激群众消费欲望。传统零售、餐饮获得全新的节日效应加持,旅游市场更加迎来转折式飞跃,成为黄金周机制落地初期标志性的新消费热点。

如今国人的旅游消费观念已从“景点打卡”“下车拍照”升级为“深度体验”“文化体验”,国内旅游市场向着当下的新消费热点持续进化。

消费模式、消费市场在进化,节日经济自然亦步亦趋。体育作为新消费的亮点环节,在节日经济中也日益存在用武之地。

可以预期,从各地政府、机关单位,到各大企业、体育行业从业者,都将对体育如何进一步刺激节日经济进行更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节日供给,将在今后各个法定假期继续汹涌而至。

不过由于国内体育市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赛事与节日的互动效应尚未普遍性地呈现。目前除了中网、上海大师赛,以及端午龙舟项目、春节舞龙舞狮项目之外,能让体育受众第一时间通过节日产生联想的国内赛事或项目比较稀缺。

要让国内市场涌现更多赛事与节日联动的范例,首先需要有“长期主义”精神。一般来说,三到五年时间的积累基本足够让一项固定赛期的赛事在其受众群体中形成“生物钟”式效应。但是建立“生物钟”只是一个开始,一旦赛事后续中断或者经常改变赛期,“生物钟”就会瓦解。赛事与节日的联动断断续续,自然也无法形成强效互动。

另外赛事的包装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赛事水平的保证方面。中国香港有一项可追溯出百年历史的足球赛事“贺岁杯”,每逢春节举行。曾几何时贺岁杯不但在香港当地堪称新春体育盛事,也不乏内地球迷关注。但是因为香港足球水平整体有限,每年贺岁杯邀请到的参赛球队水平参差不齐。

在信息传播发达、节日消费方式又日新月异的今天,贺岁杯的市场热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可见单单有历史传承并不足以支撑体育赛事与节日互动的正面反馈。

再看本届中网,正是在赛事水平与历史积淀综合作用下取得“节日赛事”积极反响的典型。这是中网移师黄金周的第十五年(期间仅因全球性卫生事件原因被迫中断三届,其余时间赛事均未缺席黄金周)。除了赛事级别较高、不乏国际知名球星参与之外,中国球员的崛起更加激发了本地观众的助威热情。

郑钦文历史性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金牌后,中国球迷难道不希望在现场一度“Queen Wen”的风采吗?凭借外卡出战却创造中国男子球员在中网最佳战绩的布云朝克特,又是何等巨大的“黑马”惊喜?

来源:江南智造总局

上一篇:今年的流量密码,洛阳狠狠拿捏了

下一篇:“奔县”游火热背后,是谁跟谁的奔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