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商名城,亮出“人文经济”新名片
时间:2024-06-03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次
5月31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无锡研讨会召开,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聚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丰富内涵与无锡生动实践,深入探讨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共同探寻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实践逻辑,厚植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人文底色。
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研究“人文经济学”这一重要命题。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要求,创造更多人文经济学的实践样本,让文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点。无锡是文化江南的典型代表、富庶江南的生动缩影,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这里演绎着文脉赓续、文化赋能、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当前,无锡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赋予无锡“打造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要求,加快建设人文经济强的文化强市,绘就新时代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江南盛地”锦绣图。期待与会嘉宾借助研讨会平台,碰撞思想火花,发表真知灼见,在探寻人文经济的发展密码方面形成高质量成果;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关心支持无锡发展,以理论研究引领实践创新,一道探索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以文化经的实现路径,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新经验、作出新贡献。
新华社江苏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刘亢表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重要命题,揭示了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的发展新范式。从“泰伯奔吴”的江南文化起源到“四千四万”的发展精神传承,无锡为新华社研究“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城市实践提供了重要线索。
下一步,新华社江苏分社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阐释无锡“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荜路蓝缕的创业文化”中的人文经济学实践内涵,总结宣传无锡全力探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对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生动实践的观察,离不开智库支持。新华社江苏分社分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辑刘兆权发布《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实践》智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文共有六大章节,以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论述为核心逻辑,以无锡人文经济发展为切入点,着重体现无锡在人、文化、经济三者间协同推进,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实现“能级跃迁”的探索路径。《报告》认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无锡实践,在传承中延续江南文脉,在创新中激活时代价值,以其独有的方式回答了发展是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时代命题。
会上,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新华社江苏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刘亢共同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无锡研究基地”揭牌,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秋峰,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为“江南大学人文经济研究院”揭牌。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许正中,新华日报社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金伟忻,北京大学长江学者郇庆治,灵山文旅集团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拈花湾文旅董事长吴国平发表主题演讲。
洪银兴认为,人文发展需要经济基础,经济发展需要人文支撑。促进经济发展的人文精神基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创新性发展,本身需要经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与经济相互支持和共同繁荣才能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刘刚表示,人文经济学不是简单的文化产业发展或是强调分配制度中以人为本的因素,其着眼点是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成为人文经济学构建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支撑。
许正中提出,数字时代呈现出的开源共生、开放互惠、共享共荣等特质,对构建新时代的经济学体系提出迫切需求。以无锡为代表的新时代苏南模式成为数字经济的原创地、新样板,如何剖析这一现象,成为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实践基础。
金伟忻认为,无锡在人文与经济的融合创新中极具引领者的底蕴与潜力。无锡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空间巨大,将其转化成人文产品与文化IP,进而开拓出人文经济转化发展的新空间意义重大。期待无锡孕育出“伯渎三千年”。
郇庆治表示,与“人文经济”相对应的重要理念,是“生态经济”或“生态文明经济”。如果说前者反映的是人文与经济的时代融合,那么后者反映的就是生态与经济的时代融合,包括经济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经济化两个维度。
吴国平说,产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基石。要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将人文融入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与其它经济业态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从“旧范式”走向“新范式”,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旅游业体系”转型。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南大学理论研究基地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江南文脉研究中心承办。
文章来源公众号:江南智造总局
下一篇:市委书记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