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改名成品菜,这事关您的吃饭权!
时间:2025-09-16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次编者按
一日三餐,百姓大事。预制菜改名成品菜,不只是换个叫法,而是把吃饭的选择权真正交到老百姓手中。
最近,西贝老板贾国龙和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争论上了热搜,也让我们每个人开始思考:盘中的餐食,究竟来自哪里?作为长期研究食品产业链的王牌智库,我们认为:是时候给“预制菜”改个名字了,还消费者一个明白。
当前,消费者走进餐馆,面对菜单常常陷入困惑:点的菜是现场烹饪的,还是预先做好的?这种困惑背后,是一个亟待正名的产业——预制菜。
为什么需要改名?王牌智库历时三年的消费者调研发现:超六成民众对“预制菜”一词有负面联想,认为“预制”意味着“加工过度”、“不新鲜”、甚至“劣质”。
而“成品菜”则直观易懂——已完成制作的菜肴。就像我们熟悉火腿肠、方便面、奶粉一样,这些名称直接传达了产品的本质,没有遮掩,没有误解。
二、名正言顺,三个方案破解认知困局
基于对食品产业链的深入研究,王牌智库提出三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一,改名要彻底。将“预制菜”统一更名为“成品菜”,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建立透明消费环境的第一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其二,国标要先行。国家应尽快出台“成品菜”国家标准,明确定义:以农产、畜禽、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经预处理、调制、熟制等工艺制成的菜肴。同时建立专门的安全检测体系。
其三,标注要强制。要求所有餐饮企业在菜单上明确标注“成品菜”或“新鲜现制”,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商超设立“成品菜”专区,彻底区分新鲜食材与成品菜。
饮食选择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更名不是为了否定预制菜,而是为了建立透明、诚信的消费环境。
对餐饮企业,使用成品菜可以降低成本、稳定口味,但必须光明正大,而不是以“现场制作”为名行“预制加热”之实。
对消费者,明确标识意味着自主选择:今天赶时间,可以选择成品菜;周末想尝鲜,可以选择现场烹饪。没有欺骗,没有隐瞒,只有明明白白的消费选择。
对方便食品产业,正名后的“成品菜”将摆脱负面标签,迈向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新阶段。
名字一改,天地更宽。
当超市里有“成品菜”专区,当菜单上标明“成品菜”或“新鲜现制”,当国家标准为质量保驾护航——消费者将拥有真正的选择权,产业将迎来更健康的发展环境。
西贝与罗永浩的争论应该成为一个起点,让“成品菜”这个名正言顺的新名称,开启中国食品产业透明化、标准化发展的新未来。
因为我们坚信:吃饭的选择权,应该永远掌握在老百姓自己手中。
作者: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 上官同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