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王牌专题研究||城市服务:那些视而不见的盲道

时间:2019-11-26来源:王牌智库 作者:acebm 点击:
  某一个下班日,与世隔绝般,听着耳机里的音乐,重复日常模式的地铁中转换乘打卡。也是在那一个时刻,第一次观察到,一位视觉残障人士在拥挤的人流中,沿着普通人日常并不注意的黄色盲道线,在手杖的帮助下,小心翼翼的、缓慢的、试探着前进。周围的人群向其投入好奇、关心的注视目光,本人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盲道是一个直角设计,一个数学上两点之间,距离最远的直角。后来,在回出租屋的那趟地铁上,想起很经典的两句话:
 
  “我从来没在盲道上看见过盲人。”
 
  “盲人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它不单是生理上的黑暗,还有心灵的黑暗和恐惧。”
 
  这,就是本次手记的写作源头。
 
  何为盲道
 
  盲道,百度百科所给的官方定义是: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
 
  这样来看,回想每天的交通路线,盲道应该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件事物。但如果接下来,询问几个小问题:
 
  “你有看到过盲道吗”
 
  “你知道这是盲道吗?”
 
  “你走路、停车会避开盲道吗?”
 
  “你有在盲道上看到正常出行的视觉残障人士吗?”
 
  这几个问题问下来,或许就能通过答案,一窥盲道这项城市服务的使用现状及困境。
 
  城市发展中的盲道服务
 
  (一)写进法律的盲道建设
 
  据统计,截止2014年,中国共有1700多万视障人群,相当于每80多人中就有1位视障人士。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
 
  可以说,法律法规强制下的盲道建设规划,是在冰冷的法律武器下,对视觉残障人士的温暖关怀。同样,盲道的建设,也正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本真的人文关怀、以及文明发展。
 
  (二)政治推动下的盲道大跃进
 
  大多数一个项目的建设,除去法律的强制要求,更多的则是靠政治推动。
 
  2005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其中,盲道等残障设施成为考核指标之一,也因此拉开了中国盲道全面建设的序幕。
 
  2007年,建设部、民政部等决定组织100个城市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活动。毫不意外,最被看重的指标还是盲道。参评城市,为了应对考核指标,开始全城铺设盲道。截止2019年,数据统计,广州的总盲道里程数达到上千里,北京的盲道数更是达到世界第一。深圳,这座现阶段最引入注目的热门城市,盲道也早已在各个重要区域铺设开来。这种标杆城市建设的政治推动下的盲道大跃进建设,让中国的盲道里程数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
 
  (三)跟不上的盲道观念教育
 
  “你知道这是盲道吗?你走路、停车会避开盲道吗?”,正如在前面所提到问题所反映的那样,盲道建设不仅仅只是关注视觉残障者所需要享受的生活服务,更是一件事关全社会群体的观念普及工作。盲道的使用说明书,不应该仅限于它的服务者,更重要的是推广到那些容易造成破坏的“普通人”。
 
  但很遗憾的是,在重视数量,忽略质量的盲道大跃进建设下,盲道的宣传普及工作却并没有像宣传红绿灯交通守则那样,成为人们下意识的习惯。了解、认知盲道、并避让盲道的人,与不断积累的盲道总里程数相比,成为毫无争议的少数。当然,就连人人都知道红绿灯交通守则,也偶尔会被中国式过马路所打败。
 
  (四)缺乏视障者信任的盲道
 
  “普通人”在走路或者开车过程中会吐槽停在马路中间的车辆、会批评道路上顽皮乱跑的小孩,会大声呵斥随意变道、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等等,这些早已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思维。
 
  而对于视觉残障者,面对Z字型、直角型、W型、断崖型等等奇葩盲道设计,以及盲道上视若不见正常行走的路人、随意乱停乱放的车辆、和那些完全出于形象工程设计的不合理盲道,他们会怎么想,也能怎么做?
 
  或许,“因噎废食”这个成语,想来可以很好形容那些不合格的盲道设计、以及被“普通人”破坏的盲道所带给视觉残障人士的心理冲击。同时,快速的修建不仅让中国没有时间修正自己在前期的错误,甚至没有给中国留下时间去完善本该更为详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如此一来,缺乏视障者信任的盲道,无论建设里程数再怎么多,覆盖范围再怎么广,就如同没有电的手机一样,只能成为板砖,毫无用处。
 
  城市盲道服务的思考
 
  知其然而所以然的建设初衷。中国不缺盲道,缺的是好的盲道设计。建设无障碍城市,也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一项政绩工程。它应该是带着人文关怀滚烫的温度,带着细节中感受他人苦痛的真挚,带着换位思考后的设身处地。只有带着这份认知,停留在规划图纸里的设计草图,才是城市发展建设的起点,更是能让盲道这项城市服务真正落地的核心。
 
  重点片区的维护服务远大于广撒网。广撒网式的盲道建设,耗费巨大的资金、人力,铺设在连“普通人”都平时几乎不会涉足的地方,却没有实现让更多的视觉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和他人一般正常生活。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视觉残障人士,地铁、公交车站、银行、学校、小区、公司等等这些人们生活的主要片区,都应该是城市服务关注的重点区域。
 
  让视觉残障人士走出家门的第一步,是让社区的盲道设计人性化及后期维护到位。让视觉残障人士搭乘公共交通的第一步,则是让那些地铁里的盲道及残障服务真真正正的维护到位,而不是被栏杆拦住,又或是被警示牌提示此路不通。学校,银行、公司等等,亦是如此。
 
  宣传教育的广泛普及。一项好的产品,会在使用说明书上详细陈列用法和注意事项。盲道,也应该不能例外。对于盲道的使用和维护,政府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同样,对于已经享受着众多城市服务的“普通人”而言,也应该主动背负起盲道宣传和保护的义务。真正实现从基础的宣传教育上,从“普通人”的同理心感知上,让盲道不“盲”,让那些视而不见变成有意避让,让熟视无睹变成温暖关注。
 
  回顾前言所说的那两句:
 
  “我从来没在盲道上看见过盲人。”
 
  “盲人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它不单是生理上的黑暗,还有心灵的黑暗和恐惧。”
 
  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普通人”也无法深刻感知视觉残障人士对黑暗的习惯,对光明的渴望。只是希望下一次,在公共交通上看到视觉残障人士时,瞬间的下意识不是好奇、不是疑惑,而是自豪欣慰的看到他前进的盲道上,是这座努力发展的城市所带给他的一路平安。


上一篇:王牌智库||为什么县级平台公司违约比例越来越高?

下一篇:王牌智库||双榜齐发,县域评价榜单有望迎来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