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发展为中心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我市三大园区经济加速回升势头良好
时间:2020-11-10来源:桂林晚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2020年是我市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年,而桂林国家高新区、桂林经开区、高铁(桂林)广西园是实施工业振兴战略的主战场。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以来,三大园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园区经济加速回升承载力得到提升
今年以来,三大园区面对疫情、灾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扎实开展“放管服”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内部机制,全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统计,2020年1-8月,三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3%;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共计89亿元、税收收入32.1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桂林)广西园分别同比增长1.18%、25.17%、1.18%。总体看,三大园区经济增速趋近扭负为正,园区经济运行良好。
三大园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其中高新区新增1家,共计96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2家,共计93家;高铁(桂林)广西园共计71家;市属三大园区目前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60家,占全市的52.7%。三大园区共计容纳就业人员12万多人,其中高新区6.5万人、经济技术开发区3.6万人、高铁(桂林)广西园2.5万多人。
园区要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夯实发展基础是关键。今年1-9月三大园区共完成土地收储约3493亩,新建标准厂房约37.3万平方米。2019年以来,三大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投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桂林)广西园基础设施分别投入1.55亿元、5.87亿元、3.5亿元。
招商成效显著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今年以来,三大园区加快完善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各园区根据自身产业条件,打造高新信息产业园、经开区华为信息产业合作示范区、高铁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
在招商方面,围绕优势产业、聚焦补链条,搭建上下游产业对接合作平台,以“三企入桂”为契机,依托龙头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2020年以来,三大园区新签约项目总金额达749.9亿元,其中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桂林)广西园分别为307.4亿元、54亿元、388.5亿元;引进“三企入桂”项目签约26个,其中工业项目18个,签约金额242.45亿元。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三大园区以项目高质量发展支持工业振兴,共完成“三企入桂”项目开工13个,总投资118.5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个,总投资58.15亿元。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如高新区坤弘量子项目建成达产可新增产值10.5亿元,洁伶英才园项目建成后产值可达7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深科技制造项目一期建设成效好、带动强;高铁(桂林)广西园已有14个机械装备制造项目竣工投产。
打造创新园区引领跨越发展
三大园区发展态势好,主要得益于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独特商业模式,找到了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市围绕三大园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和孵化平台培育与建设,推进了园区创新发展。
目前全市有6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三大园区占53家,占全市的87%。
高新区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实施核心技术攻关,今年以来申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立项123项,获得资金支持4772万元。持续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计划,西麦公司是我区第12家成功上市的企业,也是广西2019年首家A股IPO上市企业。智神公司申报上交所科创板材料并获得受理,是广西第一家获得受理的企业。目前高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4家,占全市的62.99%,3家企业入选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自治区级“瞪羚企业”16家,占广西的17.2%,占全市的80%;共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78家,占全市的66.54%。
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正式成为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桂林经开区入选全区2020年推进广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政策落地见效工作实施方案的六个开发区之一;桂林经开区下属的桂林经开孵化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经开区罗汉果小镇顺利通过2020年度广西特色小镇建设阶段动态评估,位列全区第二名。
高铁(桂林)广西园先后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带动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入驻,并设立慧谷人工智能研究院,桂林大健康研究院等5个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研究平台日益壮大。
下一篇:共谋创新合作 赋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