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空间充足 政策操作要把握好时度效
时间:2025-03-18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一方面,从整体来看,货币信贷调控应对未来不确定性仍有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表态,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货币信贷总量还有后劲。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会与内外部形势相适配,因势而动,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总量增长保持平稳较好势头。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提到的“四个平衡”表述值得高度关注。潘功胜表示,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四个平衡”表明,今年的货币政策要兼顾多重目标,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也要注重防风险,还要破解中美利差、银行利差等国内外约束,需要把握好合理的节奏与力度。
首先,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还有下降空间,要灵活掌握时机,发挥最大政策效能。当前,我国的政策利率水平、流动性充裕程度、实体经济融资条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充分体现了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同时,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内外部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货币政策有必要保持合理空间,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施策,把政策资源用在刀刃上,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
其次,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各种工具灵活搭配有利于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货币政策不只是降准、降息,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启动买断式逆回购,增加了临时正、逆回购操作等。在总量工具之外,创新了不少结构性工具。例如,2024年创设的两项工具有效发挥了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在众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探索。《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有序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更多运用分红、回购、大股东增持等手段回报投资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笔者预计,央行、证监会将继续用好两项工具,按市场化原则充分满足机构需求,加快推动保险公司参与互换便利操作,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提升两项工具使用的便利性。
再次,从“宽货币”到“宽信用”需要有效需求的支撑。对标国际经验来看,我国金融支持消费力度已然较大,当前提振消费要更多发挥政策合力。目前,我国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已超20万亿元,贷款利率水平也明显下降,部分银行已低至3%以下。对比来看,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零利率”时期,美国的汽车等消费贷款利率仍在5%左右。近年来,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消费贷款利率更是抬升至约10%。消费信贷和消费金融产品的本质是靠借钱让居民提前消费,短期内有助于拉高消费数据,但未来钱还是要还的,单纯依靠金融刺激,消费热度难以持续,还可能潜藏一定金融风险。未来,促消费关键是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让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能消费、敢消费,才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并形成有效的消费信贷需求,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