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金融 共筑产业生态新图景
时间:2025-11-04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当前全球格局深度调整,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金融、科技和产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融合的当下,面对新机遇、新要求,金融业应如何运用科技力量助推产业生态共建共荣?在业内人士看来,需要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
“在国家战略需求和政策引导下,科技、金融和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相互赋能、交融互进,共同凝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力量。”交通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钱斌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向新、融智未来——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中表示,一方面,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创新,为产业繁荣注入强劲动能;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有效驱动”金融转型,为经济发展构建全新范式。
数据显示,仅2024年,国有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超1254亿元,科技人才超10万人。“十四五”期间,我国银行业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长27.2%;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接近19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撑与资源整合也为金融科技服务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军民表示,北京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持续推动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北京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发布“五篇大文章”系列政策,成立了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北京将持续优化金融供给,提升产品精准度、适配性,不断增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驱动,加速推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钱斌认为,金融业应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变革红利,充分运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将服务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突破的重要方向,实现金融与科技融合共进,进而让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助推产业生态共建共荣。
金融、科技如何共筑产业“新”机?财通证券董事长章启诚认为在于“三干”:一是创新干,一家科创企业从创立到上市平均要10年以上,通过“投行+投资+财富”协同创新,可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二是联动干,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限,转向生态共荣的协同。三是智慧干,以AI赋能,驱动产业提能升级。
百度集团副总裁袁佛玉认为,智能经济带来产业的无限发展机会。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是智能提升、成本下降。未来,大模型推理及代码能力会更强,走向自主进化,编码智能体可以智能化、自适应地生成和优化策略算法。同时,大模型多模态能力也会更强,AI可以多维真实认知世界。
“但是在今天的大模型能力下,落地还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企业需要平衡‘有限算力’和‘无限创新’,通过算力的选择和管理,把算力用到极致;另一方面,Agent是大模型应用落地的主流形态,但其核心挑战是不够懂业务,可通过模型工程、数据工程、应用工程这三个工程的共同建设来解决。”袁佛玉表示,技术只有应用在实际业务场景才可持续创造价值,产业也能更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金融业应运用科技力量打破思维上限、突破想象边界,围绕业务底层逻辑,推动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让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
(来源: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