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跟风 “合肥模式”?这些真相你必须知道
时间:2025-04-16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在区域经济领域,提到黑马逆袭,安徽省会合肥是绕不开的一座城市。
短短20年,合肥一路狂奔,从“县城”成长为GDP万亿级别城市。在逆袭翻身过程中,它押宝京东方、投注长鑫存储、接盘蔚来汽车……一笔笔“神操作”,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收益,做大做强了产业链。经济上的成功,让“合肥模式”火爆全国,并深刻影响了各地招商引资模式,政府下场搞股权投资蔚然成风。
在抄“合肥模式”成为新现象时,一些地方也许没有意识到:盲目跟风模仿,是在将自己推向危险的边缘。
遍地开花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人口来看,合肥近些年的成功,有目共睹。
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期间,合肥常住人口增长了近200万。2023年全年新增人口更是达21.9万,增量在中国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一。
如今的合肥,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电之都”,新能源汽车、芯片等领域都已形成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肥工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
合肥引进关键企业的过程,颇富传奇色彩。
以京东方为例。2008年合肥不惜暂缓地铁建设,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豪赌”液晶面板产业,引入当时市值下跌、亏损不断的京东方,建设了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如今,京东方已经成为千亿元级别营收巨头,是合肥的明星企业。
京东方落地后,还有两个同样被人熟知的故事:
2016年,合肥产投集团与兆易创新公司合作启动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为中国在该领域打开全新局面。
2020年,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筹资70亿元,帮助蔚来汽车走出“至暗时刻”。随着比亚迪、大众等龙头及配套企业先后进驻,一座“新能源汽车之都”正在崛起。
至此,一条城市“投行化”的招商引资新路,也即“合肥模式”,呼之欲出。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以“投”代“引”,用直接股权投资吸引明星企业和项目落户,最后带动产业升级。
经济上的成功,让“合肥模式”被奉为圭臬,一时间各地主政者纷纷前往考察学习,学习合肥成为现象级风潮。2023年年中有媒体提到一个数据,“平均算下来,到合肥的考察团每个月有50个”,其中不乏一线城市的考察队伍。
与此同时,股权投资带动产业升级的“合肥模式”也遍地开花,越来越多城市委派招商人员在全国找项目,试图复制“合肥模式”的奇迹。
被误读的胜利
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操作,体现了合肥开放、创新的一面。这当然是有风险的,它需要城市主政者有超强的魄力,以及抓住产业风口的眼光。
但让人担心的是,这两年在有关合肥逆袭的讨论中,复杂的产业升级之路,被提炼成一种剧情简单的爽文故事,“合肥模式”的成功,也被简单化为一场风投的胜利豪赌。
这种神化“合肥模式”的极简主义叙事,制造了一种小城逆袭的戏剧快感,但遮蔽了很多不应该被忽视的细节。
招商引资从来都不是一场赌博。任何龙头企业、明星项目落地,都是经过权衡的结果。
在成功投资引进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企业背后,合肥的产业升级,经过了漫长的铺垫过程。
以京东方为例。遭遇持续亏损危机之后,京东方曾赴上海、深圳寻求合作,但都谈判破裂,最终能成功落地合肥,有两大前提:
第一,合肥刚刚提出工业立市不久,工业投资比重不断加大,积累了一定的工业化经验,尤其是家电产业异常发达。
第二,作为“家电之都”,合肥的空调、彩电、洗衣机和冰箱“四大件”产量,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家电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对液晶显示屏的需求:合肥引进京东方,是为了提升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引进蔚来汽车,也不是一场无心插柳式的成功。在地方政府化身白衣骑士,挽救“2019年最惨男人”——蔚来创始人李斌之前,合肥已经有了一定的汽车产业基础,蔚来汽车和合肥龙头车企江淮汽车,之前已经代工合作了三年。
在芯片领域投资,并非因为这些产业太热了,而是合肥在家电、电脑、显示屏幕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芯片需求量不断提升。面对“缺芯”之痛,政府才下场,通过股权投资引导产业集聚。
不难看出,合肥这几个招商引资的经典案例,根本不是随机掷骰子一样的赌博,也不是大胆放手一搏就赢得一切的爽文。
多种因素的整合
用“最牛风投城市”之类的标签,化繁为简,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观察,对一些关键细节的遮蔽,很容易产生幸存者偏差。
一个扎心的事实是,在成功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之外,合肥的风投史不乏失败的惨痛案例,根本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投一个准”。
比如在引进京东方的同时,合肥引进了江苏船企熔盛重工集团,甚至花了12亿元改造河道。随之而来的是航运市场萎缩,熔盛重工深陷债务危机爆雷,明星企业成了“老赖”。
类似案例不止一个。2013年,合肥宣布与北大未名集团合作,投资200亿元共建医药产业园。随着未名集团破产重组,双方合作也变成一地鸡毛。
有前期的工业基础,才有后期的项目落地;有收益巨大的成功,也有投资失败的烂尾,这才是“合肥模式”的完整叙事。
大家只看到台面上的合肥,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明星企业,却没有看到冒险投资背后,也有一个个拿不上台面的沉痛教训。
换个角度看,股权投资、资本招商模式,帮助合肥实现了产业升级,但这些只是一环,合肥的崛起,同样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比如,当年果断引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奠定了合肥产业升级的智力基础;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为合肥锚定了一个正确发展方向。再比如,不惧产业要素被虹吸的风险,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从产业配套做起;推动强省会战略,拆分巢湖,做大合肥,提升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
“合肥模式”火爆后,很多地方跟风上牌桌,满世界找项目,希望像合肥那样,通过风投为城市招商引资寻找“解药”,甚至脱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什么项目热就投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赌博。
上一篇:从“要我招商”到“我要招商”!“导师制”锻造招商铁军的案例值得参考借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