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动态 NEWS

如何破除招商“内卷”?四中全会公报给出“答案”

时间:2025-10-28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一、理念重塑:从“项目导向”转向“生态导向”,构建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传统招商以“项目落地”为终点,易导致“重引进、轻培育”。四中全会强调“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招商引资跳出“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短视思维,需要树立系统性、长远性的招商理念。


单一项目产业链生态转变招商的核心在于构建产业生态,而非简单叠加项目。围绕重点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关键环节、核心企业、配套需求,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启示:


政策洼地制度高地转变制度型开放比政策性让利更具可持续吸引力不再依赖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等内卷式政策,而是通过制度型开放、法治化保障、市场化机制吸引企业。


政府主导市场主导转变政府的价值在于搭建平台而非直接干预。政府角色从招商员转为服务员,通过搭建平台、提供场景、优化环境,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二、机制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招商闭环,提升服务效能


招商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涵盖信息获取-项目评估-落地服务-投产达产-增资扩产的闭环系统。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建立系统化、专业化、法治化的招商机制。


前段:精准画像,靶向招商可组建产业研究院,围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重点方向,建立产业地图+企业画像+投资意愿三维数据库。制定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项目的技术含量、碳排放强度、就业带动率等,杜绝两高项目借道入场。


中端:协同服务,极速落地每个重大项目配备“1个首席服务官+N个部门联络员,实行全代办、全周期、全响应服务。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提前完成区域评估、土地整理、环评能评,实现拿地即开工


后端:绩效评估,动态管理建立合同履约+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三位一体评估体系,对未达约定标准的项目实行黄牌预警+限期整改+退出机制。对达产企业给予技术改造项目优先立项”“新增用地指标奖励等支持,推动二期效应


三、路径突破:打造“场景+基金+园区”三位一体新模式,激发内生动力


四中全会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求招商路径实现创新突破。招商路径需从政策招商转向场景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


场景招商:以应用换投资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开放智慧城市、数字政务、绿色交通等应用场景,吸引企业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参与。


资本招商:以基金引项目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专项子基金,采用母基金+直投+跟投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招商。


园区招商:以载体聚生态打造主题产业园+专业化运营公司,实现一个产业、一个园区、一套政策、一支队伍。推广飞地园区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研发在沿海、转化在中部、制造在西部的梯度布局。


四、保障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三升三降”,夯实发展根基


四中全会强调“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要求以营商环境之促招商之


提升政务效率,降低制度成本提升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比例,降低审批时间、材料、环节。


提升要素保障,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绿电、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供给,降低用电、用地、物流、融资成本


提升法治水平,降低政策风险提升产权保护、合同执行、破产办理水平,降低行政干预、执法扰企、政策不确定性。


五、区域协同:构建招商共同体,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要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建立跨区域招商协同机制。


建立区域招商联盟可由省会城市牵头,联合周边地市组建招商共同体,统一制作招商地图、统一对外推介、统一政策标准。


推行产业分工清单明确各地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模式推动跨区域协作。


共建飞地招商平台探索税收分成+指标共享机制,鼓励发达地区项目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实现双赢。 


总之,招商引资是一场“系统战”,更是一场“改革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向未来,唯有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以服务立身,才能真正实现“引得来、落得下、长得大、留得住”。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招商路线图”,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一条条可执行、可量化、可考核的政策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来源:招商引资实务)


上一篇:面向全球招商,粤港澳三地各放大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