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轮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正在全国展开,多地涉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质性暂停。这也意味着,内卷式招商行不通了。
招商引资是地方抓经济、强产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部分地方为了较快获得招商引资成果,通过不规范的税费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比如税收先征后返等,形成“税收洼地”,造成地方政府恶性竞争。有意思的是,“内卷”及“内卷式招商”都是近来才出现的词,在此之前,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自残式招商”,名称本身已言简意赅点明了“下血本”招商对地方财政、甚至于地方发展的危害。
随着招商引资存量竞争加剧,“内卷式招商”被越来越多提及。也正是在地方之间竞相加码、互挖存量企业,导致“候鸟式企业”套利、引进企业“水土不服”、个别地方承诺难兑现等种种乱象的背景下,今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18日表示,将持续优化税收征管服务举措,严肃查处违规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这是叫停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的需要,也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的需要。
多地清理税收优惠,对违规返税招商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同时也要看到,相关“政策优惠”从税收、土地、厂房,到用工、补贴、奖励,再到新兴的产业投资基金等,应有尽有,违规返税只是其中一方面。
遏制地方招商内卷,既要全方位、无死角开展治理,还要实现常态化、长效化,避免内卷式招商反弹。
不靠税收奖补,那靠什么吸引企业?客观而言,“虹吸效应”下,欠发达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招商引资难度大,税收奖补这一招商利器再被限,处境就更为艰难。往前看,有的地方之间缺少常态化的招商信息沟通共享和协调机制,也缺少基于区域产业分布的整体招商规划,导致产业同质化严重,才会陷入内卷的泥沼。
欠发达城市尤其需要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找准自己的定位,并立足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重点等情况,差异化竞争,才能避免内卷。
学者黄奇帆还提出,招商引资是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帮助招商对象解决问题是撬动招商引资成功最容易的一个支点。就此而言,地方在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招商引资专业性水平,将地方所能和企业所需精准结合起来,才能把企业“吸引”过来。
此外,内卷式招商中,存在对大企业过度期待、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的问题。个别地方盲目跟风,有的热点项目引进后“留不住、长不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付出了机会成本,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抓经济、强产业,要正确看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作用,处理好培育与引进的关系。正如北大教授周其仁所言,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离不开无数犹如小草、灌木一样的中小微企业,灌木类型的企业要请,草一样的小微企业也要请,“因为谁也不能预见到哪一棵小草会长成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