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条举措为下半年消费加速
时间:2023-08-08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7月的最后几天,一组消费信贷数据为我国上半年的消费状况作出注解: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信用卡、汽车和其他综合消费贷款比年初增加7100多亿元。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新增2.3万亿元,同比多增7593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新增3009亿元,同比多增4019亿元。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5%,超过了年初设定的5%左右的预测目标,这其中消费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7月31日举例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实现22.75万亿总量,汽车销量达到1323.9万辆,同比增长9.8%,“居民消费意愿有所恢复”。
这一天,《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向社会公开发布。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6个方面,《措施》推出20条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措施。
“有针对性”是不少学者对这份4000余字措施文件的看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措施》抓住了当前消费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如聚焦对经济拉动作用非常大的汽车、家居等大宗商品的消费。“这也是当前消费恢复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及重点消费需求。”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则注意到,在促进农村消费方面,《措施》专门提到了“推动特色产品进城”,这条措施的前两条分别是“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绿色产品下乡与特色产品进城是一个双向互动与需求的互相满足。”在白明看来,促消费要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力,“要让农民有钱可花”。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促消费”是提振经济的关键。早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措施》发布前一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扩大内需”,这一1998年提出的国家战略,逐渐将部署重点聚焦于消费内生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分析说,从1998年提出扩大内需战略以来,中国的政策重点多以扩大投资需求为主,并形成了一整套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扩大投资的政策框架和工具,但扩大消费的手段和政策工具相对来说比较有限。“随着扩大投资的空间收窄和边际效率的下降,扩大消费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创新扩大消费的政策工具、完善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成为释放消费需求潜力的关键。在白明看来,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就强调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挥内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10多年调整至今,我国已从出口依存度较大逐步转向内外需市场同步发力。”
他以外贸“新三样”即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为例说,“新三样”不仅领跑出口,在内销上也已先行一步。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来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重已近三成。
“去年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后,新能源汽车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和扩大,今年《措施》的政策指向性更加明确。”在李长安看来,这种政策上的延续性,也将对相关产品的市场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据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已延长至2027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