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论坛举办云会议 大力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时间:2022-02-11来源:网络 作者:acebm 点击: 次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中国之治”在全球治理中备受瞩目;“十四五”开局态势良好,经济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踏上新征程。
为凝聚智慧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布局,推动“十四五”各项规划落地执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月19日,由国声智库、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当代世界信息科技研究院、《智慧中国》杂志社大数据中心承办的“2022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论坛”云会议在京成功举办。论坛以“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主题,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数字中国建设与“元宇宙”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为“十四五”时期国家政策研究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开展 政策研究咨询 , 服务国家战略 布局
论坛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强调智库应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谋划推动工作,以国家“十四五”规划擘画的未来5年至15年的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为重点,充分发挥新型智库的学术优势、平台优势、资源整合优势,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的政策研究咨询工作,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数字中国、乡村振兴、新时代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共同富裕贡献智慧与力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会议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这一进程中,新型智库作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智囊团,应该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智库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位置,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行动纲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对于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贡献力量。
会议提出,应着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支持成立以企业为中心,科技、智库、产业、金融、传媒等紧密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为科技更好地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中国智慧。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智库要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西部地区作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重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新引擎,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会议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智库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陕西作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研究、服务对象,充分发挥新型智库的智力优势、平台优势以及国家一级学会的资源优势、史学研究优势,助力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中欧班列等可以作为二者的发力点、结合点,以此为抓手统筹国内和国际、存量和增量、整体和重点,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开启人类数字文明新时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全面部署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会议要求,智库要深刻把握、精准预判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充分利用数据要素,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要针对“元宇宙”加强前瞻性研究,支持、引导“元宇宙”新理念新构想,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积极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全球交流合作,高质量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立足西安打造“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全面建设丝路科学城,点亮“数字丝路明珠”。
“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战略性地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并驾齐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会议认为,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提速,数字技术将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同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目标的积极推进,将带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农村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应大力发展新型智慧农业,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清洁能源、生态教育等绿色生态产业,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绿色美丽乡村。支持共建“农业中国”智库支撑平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智慧化发展做好智库咨询服务,为国家和地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将县域经济作为智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服务 国家 文化软实力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当前,全球化正在由资本驱动的全球化,进入人的全球化这一新型全球化阶段。人的全球化表现为“地球村”概念,即所有人的全球化,追求的是人的身体建康、生命安全和全面发展。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际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极为重要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治理能力上的重要体现,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认同。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会议指出,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人民生活美好的重大课题。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不同文明在价值上的最大公约数,代表了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价值追求。新型智库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心联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不断加深对自身和其他文明的研究,从全人类视角寻找文明交流互通的钥匙,不断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和实现全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面向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第一个五年。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显得尤为紧迫。智库应深刻领会“十四五”规划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从北京冬奥会、汉语言文化、国际人才交流、城市智库与城市软实力建设等重大事件、重要维度着手,弘扬民族文化,筑牢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根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会议指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契合。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要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体育团结世界的生动实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个实践平台,办成一次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天然构成,也是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会议认为,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对我们的母语——汉语言的自信。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相通是“心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推广和传播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国际社会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汉字热潮,目前中国以外学习中文人数约2500万人、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人。联合国中文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伟大贡献。大力推广仓颉文化,继承发扬仓颉精神,进一步研究汉字的崇高价值,对于传承汉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的充分流动、交往、互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不同文明互鉴,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向心力。会议提出应高水平建设“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搭建一流的创新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推动西部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交流合作,讲好新时代丝路故事,探索“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
城市智库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是城市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大都市除了经济发展的成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它们大都拥有为数较多、类型多样的世界知名智库。会议强调,应把智库建设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发挥城市智库作为知识生产者、思想生产者和城市故事传播者的重要作用。2022年,国声智库将开展“智库共同体与城市软实力建设”课题研究,主导推出“十四五”智库观西安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十四五”期间西安经济、科技、产业、文旅、生态、城市建设等各领域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助力西安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打造“智库观城市”样本案例。
论坛揭晓了“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及机构”名单。主办方表示,“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及机构”荣誉获得者立足各自领域,长期以来为我国文化交流工作不懈努力,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引领优秀文化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推动文博、科技、教育、金融、知识产权等多方面深入融合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了解,国声智库启动筹备举办“首届文明之光智库大会”,将围绕文旅融合、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友城等议题展开互动交流,助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迈上新台阶。
加强 智库共同体 平台建设,打造“ 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 ”体系
智库作为一种智慧生产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源泉,也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引领、推动、支持新型智库建设,我国智库建设成效显著,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国声智库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精神,联合多家权威机构搭建“智库共同体”平台,于2019年和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主导推出“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工程通过整合链接“智、政、产、学、研、媒”禀赋资源,创新“智库+平台+知识产权+投资+产业+大数据+城市”新模式,以智慧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数字中国、乡村振兴、新时代人才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国家战略,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服务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致力于新型智库成果“一体多元”的转化与应用,涉及智库观财经、观丝路、观自贸、观科技、观文旅、观农业、观养老、观图书等领域。工程自推出以来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的课题研究,加强知识产权成果保护与应用,提升了新型智库的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智库观中国”品牌知名度,形成了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
会议指出,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堪当大任的高水平智库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迈向深化拓展、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智库共同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新型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联动智库、商协会、高校、企业、基金会、媒体等各类主体,高效整合配置社会资源,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发展大趋势,解决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
二是要高度重视智库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上,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匹配融合。同时,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基于此,国声智库将建立10家“国声智库产学研实践基地”,以智慧科学决策及智库共同体平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京津冀地区与西部地区协同创新,助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体系建设。以新型智库为支撑引领,以智库共同体平台为依托,继续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着力打造创新联合体等各项重点工作,推动“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形成体系,进一步擦亮“智库观中国”品牌,为国家战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智库界”新型智库数字平台聚焦城市、县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四是高度重视智库数字化建设。“智库+大数据”将有效实现新型智库智力资源、智库共同体平台与数字技术、数据服务、精准传播优势互补,以协同创新机制,为企业、地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数据治理咨询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