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背后的“三城三都”:一座城市的兴业密码与民生温度
时间:2025-06-30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次“哪吒”频频出圈背后,是成都“三城三都”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从年初《哪吒2》火爆全球的文创盛事,到即将启幕的成都世运会,再到凤凰山体育公园球迷的呐喊声震云霄,东安湖体育公园演唱会的音浪点燃夜空,九年深耕,“三城三都”从战略蓝图蜕变为可感可及的生活场景:
它以2800亿元文创增加值托举产业梦想,以240小时过境免签打开国际视窗,更以产业集群之势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这座以开放创新为底色的城市,正以混天绫搅动四海之姿,邀世界共赴一场“少必入川”的时代之约。
产业进阶:政策为经、生态为纬
织就高质量发展“万鳞甲”
走进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可可豆动画办公楼前仍有影迷驻足。五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票房震动业界;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8亿元全球票房跻身影史前五。如今,138家《哪吒2》制作企业中,半数集聚在锦城湖畔,“一杯咖啡时间”就能完成素材传递和创意碰撞,形成全国独有的“5分钟产业生态链”。
这种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正是成都文创产业黄金半径的缩影。
2017年启动“三城三都”建设以来,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实现裂变式增长:2024年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核心规模达3819亿元,新文创活力指数全国居首。良好的城市土壤滋养了企业快速成长,690家规上企业构建起从《王者荣耀》《遮天》到《十万个冷笑话》的IP矩阵,《剑网三》《九州仙剑传》等多款“成都造”游戏流水超百亿元。
更令人瞩目的是,今年成都接连推出全国首个城市级科幻政策“科幻13条”、30亿元科幻产业基金,不仅构建起从IP创作到消费转化的完整生态闭环,还为下一个“哪吒”铺设起星光大道。
产业能级的跃升,还离不开遍布全城、犹如动脉一般的园区的强力支撑。无论是国内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新典范的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及西区项目,依托非遗核心IP打造的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项目,还是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媒体产业生态示范区的成都智媒体城项目,这些成都园区代表了这座城市在“立园满园”的最新探索,更折射出更为多元融合、差异化发展的产业生态。
大力推进“立园满园”,构建起“三城三都”的核心动能,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几组数据可以印证——2024年,成都出台推动演艺市场发展16条措施,全市演出场馆达108个,举办音乐演出5800余场,票房收入16.93亿元,“跟着演出游成都”成为新时尚;深入开展“进解优促”,2024年,引进高质量文旅项目49个,新增规上文旅企业52家,总数达1046家,文旅产业全链条发展。
成都以政策赋能为经,生态建设为纬,织就高质量发展“万鳞甲”。
民生温度美食为媒、场景生金,
燃动消费“混元珠”
成都的“三城三都”建设已超越了物理空间的更新,真正将文化能量转化为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当暮色为绿道镀上金边,骑行者身影与城市灯光交织,超7000公里绿道网络,是成都“推窗见绿”的生态答卷,更是“家门口运动”的民生答卷;街头艺人在成都不仅是表演者,更是城市精神的诠释者,他们以音乐为媒介,将“三城三都”的宏大战略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日常场景,让文化浸润街巷、让世界听见成都。
这,只是成都推进“三城三都”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成都大运会等国际赛事落幕、成都世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成都将“办赛”与“营城兴业惠民”一体推进,让建设成果转化为市民可触可感的幸福生活。
漫步东安湖体育公园,市民王先生带着儿子在免费开放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世界级比赛,现在冠军比赛的场地成了我们的日常健身房。”
在《成都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丰富“三城三都”服务消费内涵被列为重点任务。方案明确支持博物馆举办讲座、工作坊、互动展览等文物活化利用体验活动,推出“穿汉服拍合影”等体验场景。
政策赋能点燃消费引擎——成都博物馆通过实施“一馆一策”改革,实现游客倍增,外地游客占比超70%。夜游锦江项目成为成都夜间消费热门选择,2024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并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同样火热的还有东郊记忆,数据显示,2024年东郊记忆举办了各类活动超2500场,整体营收超30亿元。
借力哪吒这一全球顶流IP的传播势能,成都的城市美誉度持续攀升,海内外赞誉纷至沓来——今年一季度,成都接待外国人同比激增70.18%。这股活力正转化为普惠福祉:新业态、新产品以创新供给激活消费潜能,花重锦官城、《红楼梦》数字艺术展等数字文旅项目多点呈现。
消费场景的革新更是彰显人本温度。玉林三巷民谣小院用沉浸式音乐沙龙激活老街巷,金融城演艺中心年度演出超百场,离境退税商店达429家(49家即买即退)。去年,成都依托糖酒会,首次提出“过完春节过春糖”,今年,成都更是创新升级“春糖”为“春糖季”,用心策划了场景多元、品类丰盈的全城“展”“消”活动。
作为“好吃嘴的天堂”,成都拥有大型餐饮企业近千家,建成中国华商金融中心、太古里、麓湖美食岛等一批重点美食载体,精心打造成都国际美食节、音乐啤酒季、520成都生活节,联动举办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中华美食荟、中国乡村美食品鉴推广等活动,动态推出成都美食地图,展现“时尚首店国际范、传统老店成都味、特色小店烟火气”的城市美食魅力。
这些细节,让成都一季度社消零总额在一线城市承压背景下逆势增长6.0%,印证让城市生活成为消费引力场的战略远见。
全球共振 顶流破圈、赛事搭桥
让世界看见成都的“混天绫”
当下,成都正用一座城市的热情与智慧,深刻把握国际文化发展态势和世界城市发展趋势,诠释“少必入川”的新潮流,让世界看到既有故事、又有活力的城市新范本。
作为“熊猫界顶流女明星”,在“三城三都·成都之选”评选中,花花以13万票登顶“十大文化品牌”评选。当阿根廷记者在全国两会追问“吒儿何时来南美”,成都已借“花局”IP实现文化流量向民生增量的转化——熊猫花花担任“成都文旅荣誉局长”后,相关节目播放量破千万,全网话题量破亿。这个顶流IP与哪吒一起,带动文创销售激增,正共同构成成都文化品牌出海双引擎。
更多“出海”故事正在成都书写。海底捞以沸腾的火锅为媒,将成都的烟火气、熊猫的亲和力、非遗的艺术性装入全球门店,让海外消费者“一口麻辣尝成都,一台变脸识中国”。这一“舌尖上的丝绸之路”既是企业国际化智慧的体现,更是成都从“内陆城市”迈向“国际交往中心”的缩影。未来随着“熊猫会客厅”全球点位扩展,成都故事的世界表达,仍将热气蒸腾、余味悠长。
企业矩阵的崛起也为品牌提供坚实支撑。6月17日发布的“三城三都突出贡献企业十强”榜单,标定出六大领域60家领军企业:咪咕音乐以数字平台撬动产业流量,成都文旅集团借熊猫IP激活文旅消费,英富曼会展将美博会打造成中西部的“美丽中枢”......这些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规模不断突破,让“成都造”在国际舞台锋芒毕露。
而即将到来的成都世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场,更是城市品牌的全球秀场。
“世运会不是简单赛事,而是展示成都包容气质与千年底蕴的窗口。”豆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伏勇全在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上的观察,揭示了品牌建设的深层逻辑。
CBRE中国区顾问及交易服务部商业负责人Helmlinger Zino翻开数据分析:“参照巴黎奥运经验,世运会将推动成都基建全面升级,催生新一轮投资热潮。”
AG电竞董事长乐可登更期待电竞加入世运项目:“让全球年轻人通过电竞感受成都温度!”
在社交平台上,“跟着世运游成都”早已被国际友人列进中国city walk体验清单里。清晨在熊猫基地看“蜀宝”原型嬉戏,中午在鹤鸣茶社观川剧变脸,傍晚便可抵达西岭雪山滑雪场。这条“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体验线路,正是成都献给世运游客的文旅大餐。
从“少不入川”到“少必入川”,城市吸引力完成质变跃迁。“90后”山西青年杨凡创立《少已入川》对话150位新老成都人,发现这里“不是选择题而是开放题”。可以看到的是,成都世运会开幕前,成都的“混天绫”就已舞动全球。这方热土,正以其独特的产业密码与民生温度,向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奋斗者发出最诚挚的邀约:无论你来自何方,这里都有改写命运的舞台,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哪吒”。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王麒携“熊猫哪吒”手办走向世界时的呼唤:“你的梦想有多远大,成都的舞台就有多宽广!”
(来源:城市进化论,作者:YOU成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