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项举全省之力的重磅改革,上了中央深改组会议
来源:富贵门
【阅读原文】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等地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投诉举报难等问题,从优化审批流程入手,推动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1月23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3个总领性的文件和10个具体领域的文件,还审议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
由浙江首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其含义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
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等地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投诉举报难等问题,从优化审批流程入手,推动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善于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出路、找办法,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所谓“最多跑一次”,即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作为浙江探索创新“八八战略”实践载体的重大举措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实际行动,这件过去一年浙江改革领域的头等大事,最早由车俊在2016年底举行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旨在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增强经济社会活力。据了解,该项由浙江首创的改革之举,已获中央高度肯定,中央深改办明确要求向全国推广。
在你身边,有这样的“二传手”干部吗?
作者:邓子庆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在工作中,有一类领导干部美其名曰“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实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出工不出力、做事不担责,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被群众讥讽地唤作“二传手”干部。
“二传手”干部有很多共同特征
来了学习任务,不动脑筋、照本宣科,“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信手翻阅一下,便签字要求转发下级认真学习;
来了业务工作,不分析、不研究、不看问题、不想对策,机械地以开会发文的方式抓工作、促落实,典型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来了调研任务,心安理得地“被调研”“被安排”,走马观花地坐着车子转一下、隔着窗户看一下,传传精神、做做指示,然后拿着下面的汇报材料稍微改改,应付了事。
相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太平官,“二传手”干部隐蔽“甩锅”的危害更大。
首先,“二传手”干部热衷于处处留下工作痕迹,往往给人一种很忙、很负责的印象,实则滥竽充数,啥事都是很低级地“倒一手”,空耗人力、折损效率。
其次,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中,本该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领导干部因为当起“二传手”,致使矛盾下移,或兜来兜去“踢皮球”,工作迟迟落不了地。好比一件事情,书记批给局长,局长批给副局长,副局长批给处长,如此层层转批,直到办事员,其结果几乎等于办事员直接向书记负责。显然,再想干事、再会办事的办事员也难以担负起本该层层把关负责的任务,出现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现象自然难免。
再次,“二传手”干部假担当真甩责,不易触碰矛盾得罪人,甚至比那些真干事的干部还容易博好感,可能导致逆淘汰。“二传手”干部的存在,不仅会助长人浮于事、推诿扯皮之风,还会影响各项工作的有力落实,阻碍发展、贻误事业。
满足于当“二传手”,实质是一些领导干部只考虑个人利益得失的结果。
要么自身水平不足,难以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于是煞有介事地安排部署给下级抓落实;
要么责任意识不强,抱着“击鼓传花”的心理,患得患失、怕担风险,试图当甩手掌柜、跷脚老板,出了问题,也由下级替自己背书;
要么干事热情不高,思想懒惰,大小事务若主要领导不把关拍板,就直接转移给下级去负责落实,干好了,分分功劳,干得不好,就把责任推给下级。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破除“二传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既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根本,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努力用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效取信于民,又要不断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让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二传手”干部无处遁形,让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闲官逍遥脱岗,另类“吃空饷”:奇葩“官场逻辑”损害基层政治生态
记者:夏军来源:半月谈
一些领导干部因身体、年龄、岗位、压力等原因,实职改虚职“退居二线”。
部分“退二线”的基层领导干部长期处于离线状态:有的不上班严重脱岗成常态,有的未经组织批准擅自出国旅游,还有的穿起休闲运动服“带薪居家养老”。
闲官逍遥脱岗,另类“吃空饷”管不了
“自局长改任主任科员后,很少来单位上班。除了非参加不可的会议外,平日连他的影子都看不到。”某沿海城市畜牧水产局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2年前,局长因岗位需要“退居二线”,局里安排他在休渔期进行渔船巡查,但他几乎从没巡查过。
单位不到10个在编职工,每人都承担相应任务和职责,这位主任科员的办公室却长期唱着“空城计”,任务被分摊到其他同事身上。当地纪检干部告诉记者,纪检机关调查这名干部出行记录发现,他时常滞留在外10多天不归。
这样长期“离线”的非领导岗位的干部不在少数,“占编不谋事、在编不在岗”已成人人皆知的潜规则。一名县区纪委书记告诉记者,此前他们立案查处了一批非领导职务的干部,这些干部迟到早退成常态,有的人一门心思投入第二职业,安排的会议不开、工作不做;有的人甚至未经组织批准擅自出国旅游。
许多调研员、主任科员长期不在岗,几乎在“带薪养老”,奖金还不少,对这种另类“吃空饷”现象,就是管不了,许多人深感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奇葩“官场逻辑”损害基层政治生态
“不干事”背后存在荒唐“官场逻辑”。一名“退二线”的主任科员说,如果他在单位出现过多,或者在工作领域过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容易被认为是“出风头”。遇上工作不得力、不到位情况,现任局长不好反驳、不好批评,他在单位反而容易让现任领导干部“不自在”。
“这些干部以前大多都是职能部门的‘一把手’,现在的‘一把手’长期是他们属下,根本不敢管,县委、县政府由于不直接管理,对这类干部的具体到岗情况没法实时掌握,因此出现‘单位管不了,上级管不到’的怪象。”一位局长坦言。
同时,“卸下担子就混日子”的倦怠心态普遍存在。不少“退二线”干部已年过五旬,且远离了核心工作岗位,升迁没有奔头,因此不想上班时就不到岗,过一天算一天。从前自己很辛苦,如今“享清福”也理所应当。
“退二线”干部长期脱岗是潜规则,不少市县主要领导干部认为加强管理“退二线”干部会“捅马蜂窝”。根除这一现象,必须通过教育引导,使“退二线”干部卸掉思想包袱,鼓励他们放开手脚、继续干事创业。
应严格制度管理,明确和细化他们的工作职责,确保按时到岗上班、尽心履行职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谨防“退二线”干部群体成为治理盲区。
人民日报:强推单位公众号是新形式主义,要严查重处!
来源:基层干部参阅
最近,《人民日报》和《法制日报》先后发文,炮轰强推政务APP、公众号扰民现象。你怎么看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人民日报:《强行关注公众号基层干群烦透了》
近段时间,我们下基层走访和调研时了解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用公众号、APP等现代信息手段传播政策、公开政务,方便群众办事,是一件好事。但有的部门和单位却层层下任务,要求强行关注下载。APP、公众号有部门建的,有地方搞的,有为某个单项活动设置的。群众来办事,要求办事群众先下载APP、注册并捆绑手机号、填写个人信息,有时还强行要求完成100条至200条下载任务。其程序繁琐,既误时间又耗流量和资费,群众很有意见。基层干部每天一上班,就得打开各类APP和公众号,发朋友圈、点赞并截屏反馈,同样不堪其扰。
部门、单位强推APP、公众号亟待引起重视。首先,政府推行公众号、APP等现代信息手段,应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决策、项目论证和反馈机制。要以民众需求为本,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将工作重心放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不断改善民生上,力避蜻蜓点水、急功近利。其次,政府信息化建设不能简单按行政模式推进,要符合网络特点和数据特性,适当开放数据,根据市场需求来建设相关网络或提供服务,不能背离服务群众的主旨,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广和下任务,警惕新媒体形式主义。第三,对那些热衷于变花样、搞形象政绩工程、形式主义的部门和单位应严查重处,形成震慑效应。
法制日报:《强推政务APP、公众号扰民》
大量强推政务类APP、公众号,其实是在制造新的形式主义。《半月谈》杂志去年10月报道,一个基层工作人员抱怨,一个市级部门的公众号要求他们完成的关注量与区域户籍人口数基本等同。“这怎么可能?难道连襁褓中的婴儿都得挂部手机?”有基层工作人甚至说,“管他浏览量多少,领导看到就行”。可见,这实质上就是在追求形式主义。此前有媒体报道的部分政务APP久不更新、便民信息不足就是明证。
大量强推政务APP、公众号也是在消耗公共财政。开发运营政务APP、公众号需要花钱,花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有的政务APP以信息发布为主,多为一次性开发,成本或许不大。而有些政务APP,据说一次性投入的开发经费就有数十万元,外包给一些公司更新维护,每年大概还要投入数十万元经费,多的甚至高达上百万元。
大量强推政务APP、公众号也是在消耗公共财政。开发运营政务APP、公众号需要花钱,花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
官场正能量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出自《之江新语》
我们平时常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这说明团结是何等的重要。其实,团结班子建设的重要问题,讲团结是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现。加强团结,“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与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善于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对有些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豁达一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