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动”起来,激活官场;
“静”下来,潜心工作。
“德”为首,深得民心;
“法”为基,约束权力。
“虚”为常,方得始终;
“实”为纲,真抓实干。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习近平
对官场精神“乞丐”说不
精神之“钙”的缺乏,导致官场上出现了很多精神“乞丐”,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消极怠工、怨天尤人......不仅把官场的政治生态搞得“乌烟瘴气”,更使得政府的公信力“斯文扫地”。现在,到了对官场精神“乞丐”说不的时候!真正清除这一群体必须对官场精神“乞丐”的诸多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补足精神之“钙”,重塑官场精神!
一、“动”起来,激活官场
缺“动”:
囿于当下干部晋升渠道不畅、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客观原因,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体中潜伏着一股不担当不作为的“混日子”暗流。比如,有的干部“磨道拉车”,出工不出力,“一线岗位,二线心态,二线变离线”,尸位素餐,平平安安占位子,松松垮垮混日子,典型的不贪不占也不干。
智库药方:
经济要发展、民生要改进、社会要和谐,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停滞不前只能贻误发展契机。要借“火牛阵”,在牛尾巴上绑上干柴,点一把火,牛就不得不往前冲,我们也需要在官员身后点一把火,搅动官场,让官员“动”起来。这一把“火”的作用,在于警醒干部为官就要有所为。同时,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通过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来切实激活官场动力。
“动”起来,激活官场,让“混日子”者无所遁形,让在位者不敢懈怠。
二、“静”下来,潜心工作
缺“静”:
部分领导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大搞形式主义,目前,这在“脱贫攻坚战”中表现最为集中。央视新闻曾揭露了扶贫工作中大搞形式主义的诸多表现:1.精准扶贫成“精准填表”,其中有一个乡迎接检查团仅打印费就花了10万多元;2.给贫困户买新衣、刷墙只为“看着好看”;3.驻村书记被“打卡”拴住,扶不了贫;4.产业扶贫“图省事”,买牛羊折算产业资金;5.强势部门的对口扶贫点“越富越帮”;6.有人“被贫困”,有人“被脱贫”。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可谓是一点点地丧失了群众对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信任,最终会阻碍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智库药方:
当前,各地官员都希望在“脱贫攻坚”这场政治锦标赛中脱颖而出,但是却错误地走上了“政治投机”的形式主义的道路。“静”不是不作为,而是不瞎折腾。让党员干部“静”下来,一是需要增强执政本领的学习、实践及创新,这样才能把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真正地担起来;二是杜绝“形式主义”,必须严格追责,关键在于建立长效的问责机制,严厉打击“政治投机”行为。
“静”下来,摆正“政绩观”,找到方法,找准路径,才能有所作为。
三、“德”为首,深得民心
缺“德”:
部分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之便,无视群众利益,谋取个人私利,可谓十分缺“德”。例如,部分基层干部充当村霸及宗族、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冒用群众信息套取国家种粮、安居房等政策补贴;在扶贫等惠民工作中搞不公平待遇,优亲厚友。
智库药方:
德莫高于爱民。怀揣“爱民之德”才能走到群众中去,了解并解决群众的真实需求。强化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的重视:一方面,不人为设置门槛,在制度层面建立健全群众表达正当利益诉求的机制;另一方面,领导干部绝对不能和群众唱对台戏,而是要摆正位置,与群众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千万别摆谱、耍官威、摆架子。
德是国家之基,德是从政之魂。以“德”为首,才能深得民心。
四、“法”为基,约束权力
缺“法”:
部分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淡薄,主要表现为:1.“人治”观念依然存在;2.“官本位”现象严重;3.将法律看作工具;4.扭曲理解法治观念,“天大地大老子最大”,以法律之名而行专制之实。
智库药方:
政府必须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底线,依法行政,而这需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知法守法,敬畏法律。现阶段,必须在官员群体中加大法治宣传教育,维护宪法等法律权威;持续深化纪检及国家监察制度改革,完善对官员的监督体制机制。
法治为基,立法为民,领导干部必须敬畏法律,切实以法律为准绳约束手中的权力。
五、“虚”为常,方得始终
缺“虚”:
这里有一个故事:一个大叔养了几条鱼死了,悲伤不已,他不想土葬,他说想给它火葬,把鱼灰撒回海洋让它回到母亲的怀抱。谁知道那玩意儿越烤越香,后来他就买了瓶啤酒......这个故事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人,如领导干部,走着走着就忘了初衷,言行举止“走了样”,等到在错误的道路上酿成大错,无法回头,才悔不当初。所以,很多落马贪官在沦为阶下囚的刹那,才追悔莫及,后悔当初没有抵制的住种种诱惑,没有坚持住从政之初的初心。
智库药方: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正是广大党员干部从政为官之初的拳拳之心,但往往由于缺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信念的持续精神引领和思想认同,才逐渐随波逐流。因此,给党员干部上好“务虚”课,长期坚持正确的思想理想信念教育培训,走脑入心,时刻唤醒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内生动力,起到“防腐拒变”的作用。
常务虚,筑牢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六、“实”为纲,真抓实干
缺“实”:
部分基层干部“不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媒体报道,新华网记者曾参加一次全国范围的干部作风调研,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同志说起他鉴别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时,除了听干部怎么说,还有一个直观的指标,就是看这名干部入户时“农民的狗咬不咬”。有的干部汇报工作头头是道,入户时狗吠不止,对这样的干部要打个问号。
智库药方:
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其工作的性质就是“直面民生”,所以,必须接地气。“知屋漏者在宇下”,干部要了解真实的基层情况,就必须经常进村入户,不务实,一定体察不了民情,反映不了民意。当下,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广大基层干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基层干部要把工作当成历练提升的好机会,检验工作的“试金石”。
多“务实”,真抓实干方能出“实绩”。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才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所作为。
结 语
动静相宜,党员干部要“会干实干”!
德法相兼,党员干部要“以民为本”!
虚实相融,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
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决不能“讳疾忌医”!生病了不要紧,只有承认自己生病了,及时访良医、求良方,才能恢复健康的肌体。对于官场上的这些精神“乞丐”,要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