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刘宁书记的“工业强桂”对河南“工业强省”有何借鉴?

时间:2025-01-07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编者按
 

2024年12月30日,刘宁同志任河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刘宁书记主政广西多年,对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广西实践的战略部署和推进,坚持新型工业化厚植现代化广西实践新发展理念,以工业化思路统筹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前瞻性的新思维和成熟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广西壮族自治区背靠中南西南,拥抱北部湾,承东启西,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处处积蓄着力量,高质量发展如海潮涌起。

“我们将沿着高质量发展这条‘最优曲线’‘最佳路径’坚定不移走下去。”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八桂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瞭望》新闻周刊:广西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

刘宁解释说,广西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强桂之基、富民之要,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和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在全国首创工业振兴服务员制度,打造形成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园区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糖、铝、汽车、机械、冶金等产业在全国拥有较强竞争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我们扎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四篇“大文章”,加快建设西部制造强区。提档升级“原字号”,重点发展糖、铝、锂、稀土等资源优势产业,推动产品结构从生产原材料向生产中高端产品转换;转型发展“老字号”,推动机械、汽车、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主导产业提层次、强实力;科技赋能“新字号”,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培育壮大“外字号”,推动外贸进出口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一、持续推进“工业强桂”战略

据《广西日报》2024年12月25日报道,12月24日,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深入柳州市,就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进行调研。

刘宁在调研中强调,柳州是老工业基地和知名工业城市,产业基础好,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强化防风险、守底线意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全力以赴重振柳州工业雄风。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定信心、干字当头,迎难而上、踔厉奋发,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妥化解地方债务。要紧紧抓住平陆运河建设“一河贯通、八桂向海”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加强与防城港市等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的产业协同、区域协同,着力推动重点优势产业串珠成链、集群发展,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2024年2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动员全区上下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扎实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坚强物质支撑。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出席大会并讲话。

刘宁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产业布局全景图为牵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以企业、项目、链条、集群为发力点,推进工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建设制造强区。做好四篇强产业大文章,做精“原字号”,升级“老字号”,壮大“新字号”,拓展“外字号”,构筑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着力补链、强链、延链,按“图”索骥、因“链”施策,强化“链长”服务,优化“链主”带动,促进产业聚链集群成势。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发挥优势谋项目,强化招商引项目,汇聚合力推项目,厚植新型工业化强大动能。推进企业培优育强,打造领航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领导,开拓创新谋、主动靠前抓,学用政策推、高效执行干,挺膺担当闯、专业务实拼,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产业振兴的加速度。

 
 

二、新思路,新做法

2023年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吹响了新时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军号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新的部署。广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以产业布局全景图为牵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厚植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实践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这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广西各项工作的核心,旨在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两地”: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通过发挥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投资、贸易等方面的便利化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广西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为其重要的战略支撑和合作伙伴。

“一园”: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这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产业集聚和升级转型,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一通道”: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这包括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加快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等,以形成连接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这一战略任务旨在通过加快“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的建设,推动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

《新型工业化》期刊2024年第3期,刊发了刘宁的文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实践的物质技术基础》,文章详细介绍了广西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升级等方面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全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要求广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新布局,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广西将以国家批准的4个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统领,按照“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政策一流”的目标要求,着力打造以分布式协同式、数字化现代化、实业性开放性为特征的“4+3+7”矩阵式产业园区布局,不断提高园区对工业的承载力、集聚力、带动力。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智慧化数字化升级,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探索建立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引进多元市场主体合作共建园区。
探索实行“区政合一”或“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因地制宜管好管活园区,强化园区产业发展职能。持续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聚焦“三升两去三消减”目标,以“当我在办”“如我在办”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持续优化企业办事“全场景”服务,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用好用足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的支持政策,细化重大政策清单和落实举措,健全政策应用反应、响应、呼应机制,让更多惠企政策直达直兑、免申即享、应享尽享。统筹规划布局,加强循环赋能,促进物流畅通,打通干部人才交流使用渠道,加快构建港产城园区融合发展机制。
 

二、做好产业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广西将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部署推进“三个一万亿”工程(即每年分别谋划、储备、建设总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以上的一批重大项目),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发挥独特的矿产、生物、农林、光热、海洋等资源优势,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建设原料保障可靠、精深加工突出、优势产品丰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做精“原字号”。广泛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机械、汽车、建材等产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让企业腾“云”驾“数”,升级“老字号”。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壮大,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壮大“新字号”。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产业合作,深度融入RCEP其他国家市场,建设一批原料保供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国际产能合作基地,拓展“外字号”。
概括来讲,即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产业大文章。
三、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之道,也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广西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促进技术、知识、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助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畅通三者良性循环,推动开展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摸清本底、发掘优势,找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机构链接发达地区科创资源,打造“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等产业创新协作体系。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汽车、钢铁、石化化工、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场景。

四、持续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强调,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广西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体系,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推进煤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加快节能降碳技术推广应用,持续降低工业能耗强度。
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培育“超级能效”示范工厂、“零碳”示范工厂,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大力推进能源管理体系、绿色建材产品、低碳产品等认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消费,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链。
五、积极培优育强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强调,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有实力,经济有发展,广西有希望。广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国家战略要求和企业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个性化考核,引导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全级次穿透式监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按照“三个集中”要求,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决克服过度负债风险、多元经营陷阱、多层级架构漏洞等问题,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切实保护民营、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引育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领军企业,增强领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链控制力、生态主导力,努力在汽车、铝、机械、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一批中小企业依靠独门绝技“抢占高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和引导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引领者,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六、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广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广西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契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分类发展小城镇,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把小城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村和农民的区域中心,让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住”“融得进”。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三、“工业强桂”对河南“工业强省”的借鉴意义

学习和借鉴广西以推行“工业强桂”战略为导向,以新型工业化厚植现代化广西实践为契机,以工业振兴统筹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模式,对于河南省“十大战略”“十大建设”“河南28个重点产业链发展行动”的深化推进,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河南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工业大省,正在构建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以及加快了布局未来产业。

河南和广西区位优势不同,但产业发展战略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河南工业正在起势,现代化产业发展特色凸显。通过学习和借鉴广西新型工业化厚植现代化广西实践的发展模式,对河南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升级模式创新发展有所促进与提升。王牌智库认为,河南185个开发区,是河南实现“工业强省”的主战场。持续抓“管委会+公司”的开发区改革推进,哲理思辨“只有抓住了研发、抓住了销售渠道才是抓住了链主企业发展的牛鼻子”,只有把基金建到产业链上,才能让河南“7+28+ N”产业链能够久久为功,做大做强。

期待刘宁书记上任河南后,将广西“工业强桂”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活用到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在布局好新型工业化产业格局的同时,结合河南省“7+28+N”战略,因“链”施策,加大河南新型工业化产业专业招商力度,形成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升级的河南模式,促进河南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牌城市研究院 林益平)



上一篇:2025新年献词丨王牌智库助力地方政府开创专业招商新纪元

下一篇:“中原船谷”助力河南“通江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