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NEWS

产业集群再升级

时间:2020-04-07来源:东方财富 作者:acetouzi 点击:
16年前,江西刚刚吹响“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进军号角,吴晓军从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毕业,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路径研究》。4月2日,吴晓军在高新区调研,并与企业家座谈,要求坚持以工业为“主业”,扩体量、强链条、挖潜能、提质量,在不断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集群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业态,探索发展蓝海、抢占前沿高地。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形成项目互补配套、产业集群集聚的发展格局。
 
千亿产业“兆驰增量”
 
“吴晓军书记在座谈时,要求我们把研发做强、把规模做大,加速自动化、信息化融合,做大做强南昌电子信息产业。”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武良文说,“兆驰公司去年10月投产,今年的目标是把产能做到30亿元。”
 
兆驰股份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4月的深圳企业,主营业务为液晶电视、LED元器件及组件等。继2014年江西兆驰光电落户青山湖区后,江西兆驰半导体2017年7月签约高新区,进军上游半导体照明产业。经过2年时间建设,2019年10月,兆驰半导体投产。
 
在兆驰半导体项目中,兆驰投入30亿元购买生产设备,高新区按照要求建设了主厂房、动力厂房,4栋职工宿舍,以及氢氮氨共3个气站等设施,兆驰半导体是全球单体厂房产能最大的半导体照明基地。武良文说:“2年完成这些建设,这个速度非常快了!”
 
快,是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标签。近年来,南昌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主攻方向,大力推动“南昌光谷”建设,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从2012年到2018年的年均增速达36.8%,是全市第三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的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裂变,形成了与郑州、贵阳“三足鼎立”的态势。
 
迈上千亿台阶后,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马不停蹄地朝着1500亿、2000亿,以及远期万亿目标迈进。去年投产的兆驰半导体,就将贡献30亿元的产值增量。
 
夯实南昌电子信息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企业和政府都在努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兆驰半导体年后的复工复产遭遇了老员工返岗和新员工招聘难题。南昌市、高新区急企业所需,出台了一系列复工复产人员返岗招聘的相关政策,兆驰半导体将政府所有针对员工的复工补贴全部发放给了员工,2月共发放复工补贴58.8万元,推动公司2月底老员工返岗率90%以上,且后续公司还给每名员工发放了800-1500元的返岗津贴,使公司产能逐步释放。目前,兆驰半导体除了进口生产线由于外籍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入境调试设备而未投产外,其他生产线均已恢复运转,实现规划产能的六成。
 
除了在蓝光、绿光半导体照明领域做产量的加法,兆驰半导体还深耕红光、黄光领域。“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开发红光和黄光市场后,作为一个半导体照明领域的新兵,兆驰将覆盖所有半导体照明产品市场。”武良文说。
 
中机公司“装备制造梦想”
 
“座谈会开始前,吴晓军书记走到我们座位前,跟我们每个人打招呼。看到桌上的公司名称座位牌,对我说‘你这个企业我是了解的,发展得不错,我去过你们公司’。”江西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有限公司(简称“中机公司”)总经理姜曦告诉记者。
 
姜曦记得那是2013年10月,时任省工信委主任的吴晓军到公司调研。其时,中机公司业务范围仅限于高铁动车维修,2013年销售收入只有2.6亿元。今天,中机公司业务已拓展至国内地铁、普速铁路等领域,并走进了国际市场,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7年间翻了一番。
 
中机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轮轴维修设备生产。2006年,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股份有限公司抓住中国发展轨道交通的机遇,与江西中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10多年来,中机公司为全国高铁运营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2019年,中机公司人均产值超200万元,人均上交税收超20万元。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中机公司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四轴不落轮车床,“徒弟”的这一创新吸引了“师傅”德方技术人员前来考察学习。而这样的全球第一,中机公司创造了好几个。同时,中机公司正与德方洽谈,计划引进国际一流的磨床生产技术,以提高中国高精度外圆磨床、内圆磨床、轴承磨床的技术与制造水平,助力中国制造。
 
中国铁路运营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铁3.5万公里。世界第一的市场体量,孕育了中机公司这个轨道交通轮轴维修设备的一流供应商。现在,中机公司是中国高铁所有车轮维修设备的唯一供应商,同时占领全国地铁维修设备——不落轮车床市场的65%,是行业里的隐形冠军。姜曦说,目前中机公司承接的都是专项维修设备制造业务,而在地铁维修设备集成采购项目“架大修”市场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市场的冰山,政府和企业一起来跨越。《南昌市推动全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明确,南昌致力在2023年将机电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3个500亿元产业之一。
 
“南昌要彰显省会担当,在经济发展中打头阵,南昌的企业、南昌的企业家都有责任。只有工业强,才能经济强。”姜曦说,“我在座谈会上汇报了,南昌地铁1、2、3号线车轮维修设备——不落轮车床采用的都是中机公司的设备。吴晓军书记要求相关单位继续对企业发展给予支持,助力南昌企业开拓新市场、走向全世界。”
 
赛鹏紫玄“鲲鹏之志”
 
“听说我们年前就把公司注册地由江苏常州转到南昌,并在3月把人员、物资全部搬了过来,吴晓军书记很满意,要求我们疫情过后,尽快在南昌开展工作。”赛鹏紫玄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梅告诉记者。
 
赛鹏紫玄是一家主要从事航空器设计研发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在做客改货飞机设计研发工作。这次疫情的发生,也更体现了航空货运市场的巨大需求。
 
有报告显示,未来中国货机数量将达到目前的3倍以上。而在全世界范围内,预计2038年全球货机机队飞机总数将在2018年1970架的基础上增加近1倍,达到3400架。而航空运力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窄体飞机客改货。
 
据了解,赛鹏紫玄公司目前主要在开展空客A321飞机客改货研发业务。空客A321飞机的设计寿命为30年,客运航空一般在使用15年左右就考虑更换新机。于是,“退役”的空客A321客机改造成货机,继续在航空市场“发光发热”,就成为国际通行的做法。目前,全世界空客A321客机正逐渐进入“退役”期,而全球宣布从事该型飞机客改货研发的企业只有3家。其中就有中国的赛鹏紫玄,另两家是新加坡企业及美国一家企业。
 
航空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和软硬件条件,吸引赛鹏紫玄落户南昌,使其成为南昌航空城首个飞机客改货研发项目。张梅称,当前公司制定了三期发展规划,一期投资约5亿元进行空客A321客改货项目研发,按计划将于明年6月取得美国适航证;二期投资约5.7亿元建设飞机改装维修基地并取得相关维修资质,建设机库;三期投资约9.3亿元,主要围绕中国商飞ARJ21、C919等型号建设国产民机维修改装基地。
 
据悉,赛鹏紫玄公司已购买一架二手空客A321,在美国进行工程样机改装施工,实现取证。今年1月,赛鹏紫玄就有关客改货部件转包以及后续深入合作,与洪都公司进行了洽谈,并与中国商飞就合作ARJ客改货也进行了沟通及技术交流。“吴晓军书记鼓励我们以技术为引领,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开展合作,尽快将客改货业务做大做强,同时鼓励我们将ARJ21客改货及部件生产项目引入南昌。”张梅说。
 
“赛鹏紫玄落户后,将带动配套部件生产的转包企业到南昌投资,推动客改货产业链、飞机工程改装及维修、二手飞机交易、飞机拆解、航材再循环利用等项目在南昌落地。”张梅表示,“南昌航空产业发展的关注度很高,而且要人有人,要地有地,相关政策保障到位后,赛鹏紫玄将和南昌航空产业一起,实现腾飞。”
 
思创“新基建风口”
 
“我向吴晓军书记报告了思创公司承接的一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完成情况,书记听了很满意,对我们的工作非常认可。”从座谈会会场出来,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建平告诉记者。
 
游建平报告的这个项目,是思创承接的一个2012年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14年工信部副部长来江西察看该项目实施进展时,主持汇报会的正是时任省工信委主任的吴晓军。这批国家课题共有12个项目,其中部委项目7个,省级项目5个。思创承接的项目于2018年通过验收,是全国第四个通过验收的课题,也是第一个通过验收的省级项目。
 
思创数码是国家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专业从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大数据治理,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实施与服务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思创开发了省级复工复产信息调度系统,以“大数据+数治网格”技术深度参与了全省9个设区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而在接下来的复教复学中,思创研发了适用于全省124所本科、大专以及省属中专的管理系统,覆盖了100多万名学生。
 
游建平说,基于对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当前政府和社会都认识到,要加大力度推进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多个省份陆续发布的2020年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面对“新基建风口”,思创数码积极准备。今年1月,思创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在很多企业减薪裁员时,思创却加大投入,启动了中高端人才招聘计划,并将招聘人数从之前的120人扩大到了200人,以更强的人力资源、更大的技术投入推进“数据智能”赋能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工程,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南昌将加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让我们很受鼓舞。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也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在南昌能得到更多的应用进而在全国推广,推动南昌成为全省产业的示范、龙头。”游建平说。
 
VR产业再添平台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发展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的新常态。新常态下,以“创新、高增长、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标签的新经济领域产业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红谷滩新区紧握物联网浪潮下的巨大机遇,于去年1月启动了南昌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规划有高新技术成果展厅、产业服务中心、产业加速器及总部办公区。中心运营模式为1个主导产业+1个本地园区+1个异地招商中心+1张服务云网“四位一体”,在深圳南山区同步设立了江西省首个异地产业招商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建立拟招商企业数据库300余家,已入驻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高通、尹创等一批科技转型项目,成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1个重点实验室和6个创业中心。
 
城市发展关键看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化疫情的危为机。江西衣小幂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宋凯文表示,他将继续创新、优化产品功能,把产品和所有应用场景通过大数据平台有效结合起来,将实用性和智慧化融为一体,打开更多市场。“吴晓军书记4月4日来调研时,对我们非常关心。他说一定会支持我们,特别鼓舞我们。”
 
今年2月,位于红谷滩新区九龙湖的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被列入我省2020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作为全国首个设立的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该项目将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样板工程。根据项目规划,该基地将以培养VR职业教育为主,并紧紧围绕我省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打造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开发共享,基地一期项目力将在2020年世界VR大会上亮相。
 
吴晓军书记4月4日在红谷滩新区调研时指出,要努力让华为、阿里这样的大企业在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稳稳扎根,吸引南昌学生留南昌、外地学生来南昌。项目运营方——江西华天虚拟仿真示范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国祥表示,目前已经在和华为、高通等企业洽谈多项合作,争取在稳固现有优质合作资源的基础上,再向更多高新科技巨头企业抛出橄榄枝,一期项目建成后将优先满足省内高职中职院校需求,再辐射周边省份直至全国。


上一篇:武汉冠捷硬核重启:带动产业链25家企业复产

下一篇:河南启动"建功产业集聚区 人才服务再提升"专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