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动态 NEWS

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5-11-18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生态产品价值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为新时代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指明了方向。烟台,作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发达的生态产业和活跃的金融生态,具备推动特定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的良好基础。近年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依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将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着力点,聚焦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围绕体制机制建设、产品服务模式创新、风险分担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一条由蓝及绿、由点及面、由单一贷款支持到财金协同发力的具有山海特色的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烟台路径”。

筑牢制度根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作用机理

(一)机制破壁,构建协同治理新框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主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跨部门、跨领域特征。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通过强化部门协同,推动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部门分散作业”向“系统集成攻坚”转变。联合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农担烟台管理中心、相关金融机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金融应用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生态产品抵质押融资的放大效应,帮助市场主体获取资金,并通过财务杠杆放大融资规模,推动社会资本集聚生态产品,构建“银—政—企—研—担”为一体、“核算—评估—交易—融资”为闭环的多部门协调机制,有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路径,为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政策迭代,完善激励相容供给体系。合理完善的政策能够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交易、融资等环节提供明确的规则与指引,从而激发金融等市场要素积极参与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过程。《长岛孙家村海藻碳汇报告》《海带蓝色碳汇价值核算》等报告,奠定了特定区域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首次系统编制海洋细分行业的定性、定量指标体系,为我国蓝色金融政策体系构建和落地积累了实践经验。《金融支持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 2026年)》《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生态关键领域,不仅破解了绿水青山的度量、变现难题,也提供了“山海共富”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三)优化配置,集约化开展全域、全行业、全场景的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两山论”为理论根基,核心在于构建“需求—供给”双向互动机制。今年以来,辖区金融机构以生态产品交易品种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了“全域覆盖、全行业联动、全场景渗透”的金融赋能体系,让生态产品“有市可易、有价可现”。如为莱阳沐浴水库30年的特许经营权发放贷款6.87亿元,为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企业提供贷款92亿元,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发放贷款13.83亿元,为海洋牧场发放贷款5.8亿元,体现了绿色金融全方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深度和广度。

模式创新实践:

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烟台路径”

(一)由蓝及绿,从海洋经济的“深蓝突破”向全域生态的“绿色蔓延”。在积极探索蓝色金融实践过程中,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以推动海洋生态产品和权益转化为可融资资产为突破点,结合全市蓝绿融合发展实践,将海洋生态产品和权益转化实践拓展到全部绿色发展领域,以烟台银行为大洋海产品增养殖合作社发放的全市首笔490万元生态系统贷款为突破口,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基于山海林农生态特色,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0处特定地理单元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截至目前,辖区金融机构针对8个县市区发放GEP贷款3019万元,实现了将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持续、可循环的金融资产,助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二)由点及面,从单一产品到“产品矩阵”的创新产品谱系。绿色金融不仅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形式也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将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可流动、可交易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立足区域生态资源禀赋,通过打造“海洋碳汇贷”等首创性单一产品形成示范效应,逐步打造出涵盖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海洋牧场物联网贷、绿色+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山海生态贷、生态环境导向开发等产品矩阵的创新产品谱系,为不同的生态资源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全方位激活生态产品金融属性,有力推动区域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

(三)由单一贷款支持到财金协同发力,从独轮驱动到多轮联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为可融资资产绝非简单的“给贷款”,需要构建一个“金融生态”体系。烟台突破单一信贷模式,发挥财金合力,构建起“贷款赋能—保险增信—财政补贴”的三维支撑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联合,放大保险增信作用,推广“信贷+保险”模式,创新开发了“海洋碳汇指数保险”“政策性扇贝养殖风力指数保险”“政策性海水养殖保险”等绿色险种。截至目前,烟台全市政策性海水养殖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超30亿元,市区两级财政补贴金额6000余万元。

长效机制构建:

金融赋能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持续范式

(一)强化工具运用,激活生态资产“资金池”。由于生态产品存在价值评估复杂、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金融市场往往存在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碳减排政策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资源,将金融资源精准地配置到优势生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有助于提高生态产品的资本可得性,有效弥补了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的不足。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和碳减排工具107.7亿元,撬动银行机构为绿色产业、生态农业等投放贷款约600亿元。

(二)畅通金融赋能,打通“资产变资源”的关键通道。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传统金融模式因生态产业的特殊性而面临诸多限制。金融创新引入新的质押方式、设计新型贷款产品、开发衍生品市场等,能够突破传统金融的局限。辖区金融机构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领域,探索创新融资产品与服务模式。如恒丰银行烟台分行聚焦林业碳汇资源经营和开发环节,探索创新融资产品与服务模式,以碳汇远期收益为质押发放“林权+碳汇”贷款1000万元,实现了林业碳汇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日照银行烟台分行为“危险资源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发放“绿色+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4000万元,为企业量身定制碳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了“金融+生态+产业”的新型服务模式。

(三)夯实项目基础,建立“可持续”与“可推广”的项目库。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建长效发展机制的进程中,优质项目的持续供给与金融的精准支持缺一不可。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系统梳理、精准筛选全市范围内具备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100个优质项目,建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融资项目库,入库项目涵盖了生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生态保护补偿到绿色低碳转型,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今年以来,针对62个项目授信23.6亿元,发放贷款8.7亿元,这些金融支持不仅推动了当前生态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能量。

(来源:金融时报,作者王新军为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上一篇: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 专家: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 推动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下一篇: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