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次点名场景招商,即将全国爆发!
时间:2025-11-18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
01新华日报:聚焦“场景”的国家深意
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嵌着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创新的火花,从来不在真空中迸发,而是在具体场景的碰撞与磨砺中绽放。历史上,许多重大创新并非源于技术的单点突破,而是源于新场景的开拓与需求的精准捕捉。当前,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方兴未艾,谁能更快、更好地创造出丰富而高质量的实践场景,谁就能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掌握主动。
场景的真正价值,根植于培育,但更璀璨于开放。若只埋头培育而怠于开放,场景便容易成为园区里的“盆景”,精巧却难成气候。开放,意味着打破藩篱,让数据、资源、机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奔涌交汇。政府部门要勇于率先“吃螃蟹”,主动开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政府运行等公共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田”和“磨刀石”。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开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生动局面。此外,还应建立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获取场景资源、参与竞争,让“英雄不问出处”成为常态。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各地在场景供给与开放上仍存在短板。一些地方对场景的理解还停留在“盆景”式的项目展示,缺乏“森林”式的生态培育;部分领域存在“数据孤岛”“行业壁垒”,优质场景资源未能充分向社会开放;场景创新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容错机制亦有待完善。此次《意见》的出台,正是要着力破解这些瓶颈,通过系统性的政策引导,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培育”,变“零星散落”为“体系布局”,变“内部循环”为“开放共享”,真正让场景的活水奔涌起来。
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是一种发展理念与创新方法论的深刻变革,它要求我们从过去侧重于技术研发的“供给推动”,转向技术与市场需求协同演进的“双向奔赴”,让技术创新在真实生态的复杂考验中,完成从“样品”到“产品”再到“产业”的飞跃。这种以场景为牵引的创新,更能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形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也更能让创新成果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场景培育和开放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决定我们能否在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中占据主动的“必答题”。那看似具体而微的“场景”,恰如一方端砚,能研开驱动产业裂变、催生未来技术的浓墨重彩。让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引场景之活水,灌创新之良田,今日深耕的“场景”,必将化作明日引领发展的“科创胜景”。
02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扑面而来
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人口规模,现阶段我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场景已经成为关键的创新资源。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实现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综合性创新载体。
近日,《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发布,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国新办日前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情况。
(1)发挥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
"《实施意见》旨在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这种新方式,发挥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拓宽拓深市场准入,畅通要素自由流动,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金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解释道,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场景培育开放越来越成为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越来越体现出其融合性、引领性、多样性、精准性等诸多新特点。
李春临表示,落实《实施意见》必须坚持创新引领,既要推动技术创新,更要强化制度创新,深化"需求牵引+技术准入+场景验证"协同创新模式,更好促进创新成果涌现和转化应用。要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场景机会平等获取和场景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注重发掘市场真实需求,让各类主体都能公平高效参与场景培育开放,避免"拉郎配"。
此外,还要坚持融合发展,场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融合性",多业态、多技术的融合。李春临强调,在场景培育和开放各项工作中,要推动多学科技术充分融合,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系统集成,深度挖掘单一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的深层次市场价值,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
(2)推动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培育
场景对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重点领域场景培育,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加速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下一步,工信部将加速推动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的培育。
首先,实施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面向大中小企业深化重点行业领域5G工厂建设,推广一体化、集约化解决方案,开发推广机器视觉质检、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等重点应用场景。
其次,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向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运维服务等各环节延伸,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倍增"效应。
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拓展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姚珺表示,推动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优先在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细分场景实现落地应用。聚焦采矿、民爆、应急等领域复杂恶劣的生产环境推广机器人产品,提升危险、恶劣环境下智能作业的水平。
此外,研究出台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方案,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实施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工程,面向钢铁、电力、船舶、航空等重点行业,加快在设计、排产、调度、仓储等应用场景普及推广。
最后,推动“北斗+”应用场景。研究出台推动时空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深化北斗规模应用城市试点,加快北斗与移动通信、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等技术融合创新,促进北斗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海洋、精准农业等新场景深度融合应用。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应用场景是链接技术和产业的桥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前沿技术的驱动,前沿技术突破及其成果转化会不断催生出新领域新赛道的应用场景,支撑应用场景的优化,推动场景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也将为技术攻关指明方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实战的“训练场”。
“科技部高度重视以前沿技术驱动新场景的培育开放和大规模应用,在制定战略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布局重大项目、统筹资源和科技力量、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创新等工作中都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科技部七司负责人陈宏生表示。
陈宏生表示,科技部下一步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前沿技术突破及其成果转化引领驱动重大场景的培育和开放。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系统化的攻关能力。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中,强化研以致用、研用一体,对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实行同设计、同推进、同考核等。
其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形成“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的快速迭代创新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多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加快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将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作为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重要方向。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联合产学研用优势力量、高效推动新技术转化为市场认可的新产品,形成新产业。
加快重大前沿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支撑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陈宏生透露,要完善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政策,以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业投资。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技术创新类、成果转化类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的布局,加强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为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部将深化场景培育和开放,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支撑”两个方面着力,进一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推动更多“实验室前沿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来源:招商引资内参)
下一篇:无税返后,资本招商4种实战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