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阅官 NEWS

2018年8月智库“官”察周报(总第29期)

时间:2018-09-11来源:王牌智库 作者:acebm 点击:
  一、莫忘“四个第一”当好第一书记
 
  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刘伟
 
  莫忘第一身份,做到心中有党。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多数第一书记作为各部门推荐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中层干部,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受到本单位领导的认可,才被推荐到广袤的沃野乡村振兴中进行实践锤炼。作为第一书记,应牢记书记第一身份,时刻把书记的身份摆在第一位置。
 
  莫忘第一师傅,做到心中有民。
 
  作为第一书记,应拜人民作为第一师傅,向人民求真知、强本领,特别在处理农村工作方面,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
 
  莫忘第一使命,做到心中有责。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第一书记应牢记建强基层组织的首要职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为第一使命。
 
  莫忘第一红线,做到心中有戒。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为第一书记,要知敬畏、筑底线,更要讲纪律、守规矩。一是要加强自身的党风廉洁建设;二是经常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三是镜鉴反面典型。
 
  二、传说中的“地板干部”,是你吗?
 
  在“天花板”干部被广泛关注的同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群体——“地板干部”却被忽略甚至是被误读。
 
  为“地板干部”正名
 
  正因为身处“地板”,所以才能“接地气”。“地板”干部位卑权小,可地位却极端重要。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人就是党和政府的“名片”。
 
  一个地方的人气高不高、旺不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工作者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上,一个政府能不能得民心、负责任、有效率就体现在每一个公职人员的日常琐碎的工作中。
 
  他们心里有牢骚,有怨气,难免会带到工作中去。要么消极怠惰,要么吹吹拍拍,更有甚者将怨气撒到群众头上,直接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有专家指出,一些干部因为“天花板”、“地板”而烦恼,是因为干部的眼界没有打开,天天盼着“往高处走”,向上看是“天花板”,向下看是“地板”。当然心生烦恼、满腹牢骚。说白了,还是“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
 
  值得注意的是“地板干部”中不乏埋头苦干者,不乏淡泊名利者,不乏“老实人”,更不乏“想干事”、“能成事”的人,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干部,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才坚如磐石。
 
  给“地板干部”希望
 
  基层本就是锻炼干部的大课堂,也是披沙拣金的大熔炉。
 
  习近平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许多同志有这样的体会,参加工作后,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接地气”,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怀着热切的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中绝大部分也要从“地板”干起。他们有想法,有闯劲,能不能经受“地板”的考验还不好说。
 
  给“地板干部”希望,就是给即将进入基层的和渴望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希望,就是为他们安心扎根基层、艰苦创业鼓劲加油,就是为我们党永葆青春提供动力。
 
  来源:干部参阅
 
  三、莫让基层干部成为手机里的“工作狂”
 
  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卢云帆
 
  每天早上闹钟还没响微信群工作任务先响、手机签到、合影打卡、以发工作照的频率鉴别工作认真程度、几十张雷同的照片刷屏……有少数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被微信群“绑架”、被手机“束缚”,成了手机里的“工作狂”。
 
  微信群让天南地北的信息第一时间和聚传达,微信群也让任务布置变的过于“简单”。5分钟不看手机就出现十几个小红点;上一个“收到请回复”还没有出发去,一个新的工作任务就已经布置出来;“上午布置下午报送”“2个小时内一定要上报”。“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一个基层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填不完的表格、报不完的数据、看不完的通知、来不及翻阅的文件,过于便捷的任务布置无限延长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时间,微信群会不会成为压垮基层干部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独有偶,不单单是微信群,在享受信息科技发达的现在,许多基层干部也不得不承受许多的“信息科技无奈”:“一个乡镇的公众号关注量必须达到500”“app下载注册任务必须上1000”……诸如此类的“下载”“关注”任务在基层已是屡见不鲜,在乡镇干部自嘲手机内存、流量不够的同时,也生出不少线上干部自掏腰包给上级“买粉”的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符合政务服务改革要求,我们也必须正视微信群及信息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刹住这新兴的“形式主义”,基层迫切需要的是有一技之长、能解决问题的干部,让基层干部实实在在利用好信息便捷,莫让手机改变工作方式又改变工作态度,让基层干部真真正正走进最后一公里,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四、办公室的同志经常加班加点,赶写材料的更辛苦!
 
  文章来源:《摆脱贫困》,作者:习近平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机构的关键部门。办公室工作如何,对党委乃至一个地方全面的工作影响很大。因此,每个地方的领导都非常关心、关怀和关注办公室工作。“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办公室工作做好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有了可靠保证。
 
  办公室工作有四个特点:
 
  一是“重”,地位重要。一个是决策的参谋、智囊作用;一个是对上对下的服务;一个是机要、保密工作。
 
  二是“苦”,非常辛苦。“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书,回回目纷乱”。
 
  三是“杂”,事务繁杂。就内部分工来说,有调研、信息、查办、信访、接待、机要、档案、文印、收发等各项工作。
 
  四是“难”,难度很大。办公室工作是全方位、开放型的。
 
  对办公室工作提三点希望:
 
  第一个希望: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第二个希望:要高效率开展工作。
 
  第三个希望:实行高水平服务。首先要增强超前服务和事后服务意识。。其次,服务要及时周到。第三,服务还要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第四,服务不仅要勤、要诚,而且要灵活。
 
  地县党委都要支持办公室工作:
 
  首先,要把党委办公室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其次,要关心办公室的队伍建设。
 
  第三,要关心办公室同志的学习、生活和政治进步。
 
  五、基层扶贫干部的责任和压力是局外人想象不到的
 
  来源:南方都市报、中国扶贫
 
  原题《明确权责是对基层扶贫干部的最大厚爱》
 
  关于扶贫,众所周知,“十三五”规划中早已确立了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扶贫攻坚,时不我待,基层扶贫干部的责任和压力很可能是局外人想象不到的。
 
  “5+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这是扶贫干部的工作状态。报道披露,某个镇的党委书记妻子遭遇车祸去世,儿子马上高考,面对家里这么大的变故,他匆匆处理完妻子后事后,没有请假休息,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扶贫工作中,因为“脱贫攻坚是硬任务,不敢休假,再苦都得熬下去”。今年年初,新华社消息更透露,在过去3年,全国10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
 
  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基层扶贫干部这样一种状况?
 
  时间节点的特殊性自然是因素之一。当下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十分繁重,扶贫干部的身心承受能力面临着巨大考验。
 
  除此之外的一些原因也无法忽略。
 
  2017年7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曾经发出《关于解决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等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方还有新的表现”,强调“近段时间以来,各方面普遍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而报道中透露,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仍未绝迹,“会议多、材料多、表格多、督查检查多等让基层扶贫干部烦不胜烦。”
 
  形式主义增添了基层扶贫干部的负担,职责分配的不尽合理则让扶贫干部倍感委屈。“基层工作是1:9:一个人在干,九个人在安排;一个人在做,九个人在督查”,结果往往就是督查的九个人在向做事的一个人追责……
 
  毫无疑问,首先应该给基层扶贫干部更多一些关爱,物质上给予一定倾斜。
 
  但这显然只是“厚爱”的一小部分内容。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基层工作实际相匹配的权责体系,努力给基层扶贫干部“减负”和“降压”。
 
  形式主义之风必须煞住;在“属地管理”的名义之下,上级部门动辄以追责为威慑,让基层背负无限责任,既是推卸自己职责的懒政,也往往会贻误大局。以情理而论,无论对人还是对一个单位,责任一旦到了无限大的程度,由于其注定不能承载,那么在履责过程中总会流于事实上的敷衍应付。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一线,关键看干部。值此关键时期,士气可鼓而不可泄,给基层扶贫干部多一些关心爱护,同时致力于“减负”和“降压”,完成扶贫工作预定目标才更有希望。
 
  官场正能量:善用辩证思维处事为官
 
  “解释”与“解决”
 
  有人说,解释是一种态度,解决是一种行动,二者是言和行的关系。如何做到言行合一?关键要看把谁放在首位。如果凡事“官本位”,首先想着个人利益、部门利益,解释很容易成为“为官不为”的幌子,以解释为名,行糊弄群众、推诿扯皮之实;如果坚持“人民至上”,解释和解决就能互为补充,在讲清道理中凝聚共识,在解决问题中增加信任。换句话说,能否解释得好,能否解决得了,关键是是否立足于“人心这个最大政治”,把自身职责扛在肩上,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
 
  “无求”与“有求”
 
  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在从政的那天起就应当懂得,共产党的“官场”不是升官发财的名利场,而是为民造福的奋斗场。奋斗创业,既要淡泊个人的功名利禄,更要担起人民的福祉重任;既需放下一己的进退去留,更需负起肩上的公权职责。
 
  “讲究”与“将就”
 
  生活上不讲究,工作上不将就,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背后,是人生品位、人生格局。“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向低标准看齐”,这句曾经为人们所熟知的话,在今天仍未过时。
 
  “守正”与“出新”
 
  “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正”者,大道也。既包含道德操守,又包含客观规律,还包含正确理论。从哲学上讲,它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东西,以及从无数次成功失败中得出的宝贵经验,都谓之为“正道”。
 
  “出新”,则是创新、变化。哲学家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守正不是守成,不是冥顽不化。古往今来,适者生存。在不断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审时度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抱残守缺,刻舟求剑,不思变化,只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落后。
 
  “万金油”与“金刚钻”
 
  任用和培养干部,不可能再像“万金油”一样,哪里“不舒服”就往哪里“搽”,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抹”。练就又博又专的本领结构,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是新时代提出的人才新课题。由此而言,拥有某一领域专长、揽得了“瓷器活”的“金刚钻”型人才,组织应多培养,干部本身也应朝此努力。
 
  “领先者”与“跟随者”
 
  做领先者还是跟随者,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和矛盾。一个行业、一个领域,领先者毕竟只是少数。对无数领先者来说,大多经历过跟随者的过程。对那些后起者来说,做一个跟随者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跟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
 
  “先易后难”与“先难后易”
 
  先难后易则事易,先易后难则事难。抓落实,促改革,也要有一种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精神。难有时恰恰是主要矛盾所在,见难而上,全力攻克,也是抓住主要问题、紧扣主要矛盾、牵住问题的牛鼻子。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和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马上就办”与“按规矩办”
 
  “马上就办”是工作作风,“按规矩办”是工作要求,并不矛盾。强调“马上就办”,针对的是不作为、慢作为,并非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也“马上就办”;要求“按规矩办”,也需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并非议而不决,更不能出现“办个事盖几十个公章”的现象。处理好“马上就办”与“按规矩办”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让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可以寄托情感、发掘旨趣、收获安宁,这是好事。可一旦“留意于物”,便容易沉湎其中,乃至玩物丧志、精神懈怠。倘若如此,哪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罗之一目”与“一目之罗”
 
  “罗之一目”与“一目之罗”,虽然都是“一目”,却有根本区别。前者是局部置于整体之中,后者是局部脱离于整体之外。“得鸟”与“失鸟”的结果表明:局部在整体中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失去作用。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有些事物看似很重要,却不可孤立发挥作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时刻保持“岂可空张一目罗”的自警自省,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将各项重大举措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定而后动,改革定能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
 
  (来源:“人民论坛网”)


上一篇:2018年8月智库“官”察周报(总第28期)

下一篇:2018年8月智库“官”察周报(总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