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能不能多出百强县?
时间:2023-11-23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次
近日,赛迪顾问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四个评价维度发布《2023中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就“2023赛迪中部百强县”来看,横向对比上榜县域的数量,河南28个县入榜占数量之首,成绩亮眼;但纵向对比河南百强县入榜的数量,近三年河南百强入榜数量呈“逐年滑落”态势,虞城县、沁阳市、武陟县、孟州市、项城市、濮阳县、滑县等被“挤”出榜外。
从河南入榜县域变化的表征看,河南县域百强的比拼一度面临洗牌局面。姑且不论赛迪顾问四个评价体系是否合理,单从县域发展和增长势头分析,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面临新的发展逻辑,夯实河南县域底盘经济势必要高举“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的省级战略,着眼河南102个县(市)的发展特色,以激发县域经济增长韧性、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并延链成群为抓手,把发展实力、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提升、数字化提质、产业转型升级等“硬通货”作为河南县域“掰手腕”的筹码。
在智库多年实战理论研究和专业助政的基础上,王牌智库认为,河南县域百强虽然不是衡量是否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标准,但从入榜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缺乏“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系统解决方案,河南应以百强县下滑势头为镜鉴,一方面,思考与中部其他省份及与全国百强县的差距,刀口向内,直面问题短板,突破系列“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高举省级发展战略,立足102个县(市)真实县情,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聚力谋划县域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从入榜县域对比中思辨河南
从2023年中部六省百强县入榜数量情况看,河南县域入榜总量有28个,排在第一位。但从占比看,河南占比26%,入榜县域占比低于第一梯队的湖北(36%)、安徽(34%)。
对比2021-2023年各省百强数量变化,河南入榜县域数量连续下降,湖北、安徽则是持续增长,河南县域强县在中部的“领先优势”逐年减弱的态势值得警惕。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有坚实的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入榜县域位次呈现出梯度式的均衡发展格局,但在省际竞争激烈的新竞争态势下,河南亟需比学赶超鄂、皖两省,持续下功夫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进一步实现强县队伍扩容、占比提升等。总之,河南需正视县域发展综合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转型压力较大等短板,敢啃“硬骨头”,勇破“老大难”,立志“补短板”,持续为河南县域高质量发展“输血给氧”。
聚焦河南省内看,河南“中部县域百强”分布呈现出“郑州-许昌-开封”的都市圈集聚,各地强县阵营“分化”等特征。进一步分析近三年落榜县域名单,强县集中在“郑汴许”三地入榜的县域名单保持稳定,落榜县域分布在焦作市、濮阳市、安阳市、周口市等。以焦作市为例,2020年共3个县域入榜,2023年无县域入榜。焦作市的沁阳市、武陟县、孟州市,濮阳市的濮阳县,周口市虞城县、项城市等相继落榜,2020年以来经济总量大幅“缩水”是首因,其根本的牵制在于第二产业发展乏力,特色产业增长潜力、工业增加值、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带动、科技创新活力、精加工产业链等难以满足经济新增量要求。这警示河南县域发展不能忽视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今年9月在濮阳市调研时,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论也提出:打造公共服务“高地”,形成要素汇聚“洼地”;做强产业支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培植后发优势;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左右岸配套,延链成群、集聚发展等。
当前,河南正在聚焦7大产业集群,出台了28条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足见,对河南的县域而言,汇聚生产要素,做强产业支撑,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链接,左右岸配套,延链成群将是河南县域经济跨越的核动能。锚定这一趋势,以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条的一体化、产业发展的集群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为着力点,推进专业化、精细化招商,定能持续驱动河南县域发展活力,助力河南涌现更多百强“金凤凰”。
河南的强县集中在“郑汴许”三地,尤其是省会郑州所辖6县市全部入榜,且均在前50强,代表着河南省头部县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对比郑州6县市的百强位次,近年来表现亮眼的中牟县实现从第44名到第19名的名次晋升。在王牌智库看来,与中牟县近年来构建以汽车工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都市生态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密切相关,中牟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近年来,中牟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领域集聚400多家汽车相关企业,方特、电影小镇、只有河南等旅游景点成为中牟文旅崛起的增长极。这些新兴产业的高速增长,成为中牟县百强位次不断跃升的核心动力,体现出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双轨并行、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中牟县的进位也说明,县域经济若想持续发力,必须依据发展实际,持续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中牟县的经济硬核还需让特色产业变成持久的“摇钱树”。既需要在继续做强汽车工业主导产业的同时,推进全面的产业升级,提高新兴产业承载力,实现“中牟智造”,让工业增长成为强劲支撑;又需要持续叫响“中国中牟 幻乐之城”城市品牌,夯实中牟文旅底盘,大力实施“文旅+”战略,规避文旅立县富民不富财政的怪圈风险,深度植入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经营财政理念,真正走出一条文旅既富民又富财政的新路子。
中牟作为河南潜力县域的“新标杆”,启示河南其他县域:着力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成为提升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观察河南县域发展的生动实践,内乡县搭建“饲、养、加、农、工、贸”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体系,淮滨县培育船舶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临颍县形成食品加工主导产业、板材家居产业、精密制造产业、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1+3”产业体系,民权县发展“整机+配套”“原材料+制成品”打造中国冷谷等优势特色产业链模式等发展案例,不断佐证县域坚持特色产业路径的正确性。
从县域发展问题中把脉河南县域
结合赛迪顾问今年发布的全国百强县名单,河南县域在全国百强和中部百强榜单中“双减少”“双滑落”,暴露出河南县域面临发展失速阵痛:一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二是河南省县域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不强;三是优质企业在重塑产业链群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不突出;四是从经济总量上看,2022年河南省多个县市出现GDP负增长情况,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转型、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优化等问题长期牵制。王牌智库结合服务河南样板市场的调研情况及实战案例看,当前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从五个方面破局:
一是与河南省的经济总体量相比,河南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结构失衡。县域间因地域特征、发展动能、经济增长韧性等不同呈现不均衡性,加之县域之间、县域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产业协作、产业链融合不充分及公共配套设施城乡差距、城乡治理能力水平差异等,成为河南与相对发达地区竞争的最大阻力。
二是河南大部分县域的第二产业发展仍处于原料加工阶段,一度陷入产业层次低、收益低、价值低“三低”僵局,转型升级难以突破。一方面,规上企业,尤其是规上工业的增加值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动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县级企业的规模面临扩张僵局,大部分中小企业一度因研发力量、科技含量、经费支持等制约市场占比。
三是河南百余个县域的发展联动力偏弱,发展资源和发展环境受限制。一方面,导致县域与县域间的发展联动力不够,不能适时融入区域经济大格局中,难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省会郑州对郑州都市圈的附带带动作用以及地级市对县级市、县级市对乡镇、乡村的辐射带动和渗透力不强,致使经济发展资源、配套设施、人才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等难以成为托起县域经济的强支撑。
四是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谋划本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顶层设计战略及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全局性和系统性发展思维不充分导致县域发展呈现“散装”态势;因前瞻思维不足导致的地方隐性债扩大及财政困局,因对外部竞争态势认识不到位导致的县域竞争力不强等。
五是财税、错位发展、开放联动、产业园区管理等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升级。县级财政矛盾突出,县级特色优势产业亟需锻长板,县级产业链重投资、轻运营和服务等,导致因制度供给不平衡的矛盾长期存在。
从高质量发展任务中思考河南县域
当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对农业比重高、人口密度大、县城数量多的河南而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缺失顶层设计,必须立足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状,正视各县域区位差别、资源禀赋、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培育不足、城乡差距较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乏力、引进项目难、产业集群发展不突出等诸多问题,用顶层设计战略思维系统化、前瞻性思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有序推进县域发展。顶层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方法,从省级层面高位谋划,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工程,制定和完善由宏观到微观、由总体到专项的“金字塔”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帮助县域主政者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可着力做好两件事:
第一,实施分类推进、错位发展县域经济,依据河南102个县(市)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设置不同发展类型与评定标准,并针对各个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分类推进,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差异化彰显县域特色。同时,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等均纳入其中,依据县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通过系统研究,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进而制定方案,分步实施。以此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在全省内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协同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第二,重点开展“千亿县”打造和扩容工作。参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优先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创新驱动对产业作用强、影响深,结构变革需求强度大的县域中选取,并在人才、资金、土地指标等各方面给以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培育和做强一批生产总值超千亿的经济强县,扩大河南省“千亿县”阵容,在全省、中原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
强化郑州都市圈的引领带动作用。河南要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凸显郑州国家队、国际化引领地位,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郑焦一体化、郑新一体化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不断增强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竞争力。针对郑州都市圈发展,需要在规划上找准发力点,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释放都市圈的资源虹吸和枢纽产业输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落地路径上,可以优先发展核心区域,走高效集约发展路线,以系统思维和前瞻视角高位谋划,通过分层分级打造,擘画中原三层级发展圈。一方面,做精核心圈层,以郑(港)汴许为核心引擎,持续提供强劲发展源动力;另一方面,做强紧密圈层,打造“1+4”郑开许新焦郑州都市圈样板,助力中原崛起。
打通“一二三”产业融合新赛道。构建“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模式。第一产业做优、做强,发挥河南小麦,水稻等特色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先进技术,组织好企业,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价值链筑牢利益链,共建共享新局面。构建“二产接一连三”融合模式。食品工业优势再造带动三产大融合,“农头工尾”做强食品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冷链食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加快升级,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探索“三链同构”的河南实践路径,加大粮油品牌培育力度,打造河南粮油公共品牌,打造全国重要的预制菜生产基地,抢抓特色食品业优势再造和换道领跑的机遇。
开启“抢人大战”和“抢企大战”。对于县域而言,人才要有战略、有规划、有政策,还要有落地执行和配套的服务的灵活机制,做到“以政策引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养人、以环境育人”。与此同时,河南省要对标国内,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启“抢企大战”,依托产业集聚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河南县域需将持续做好优化营商环境上升为县域“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制,提升县级政府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培训和服务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
比如,不断完善土地资源供给机制,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信贷产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用制度保障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命题,落到河南各县域主政者肩上的担子重如千钧,如何让地方经济发展在快车道上行稳致远,考验的是县域主政者是否精准理解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否具有深度系统思考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和落地路径。诸多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发展逻辑,高度重视并导入城市顶层设计至关重要,科学定位城市、优化施政纲要、突破财政“瓶颈”、专业市场招商、细化城市管理,用系统解决方案谋振兴、促崛起、化危机、求跨越、争出彩,方能为城市旅游、文化、产业、经济等发展装上“核引擎”。
因此,县域主政者需要看准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局势、新战略、新政策、新思路,谋势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解放思想,让思想“破冰”;二是导入顶层设计,以前瞻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跳出城市经营城市;三是立足本土资源优势,系统谋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以“主题城市+特色乡镇+美丽乡村”三大抓手和公司化运营城市铺路,做强产业,营销城市,提升县域城市能级和品牌软实力,持续驱动县域经济的内生动能。
河南省能不能多出百强县?回答这个问题,既要立足河南县域发展现状,摸清家底,又要立足县委书记带领的领导班子能否提升领导力和战斗力,实现能谋善断会干实干,毕竟郡县治天下安,人还是决定县域经济发展快慢的决定因素,只不过,对人的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影响,大家很少提及或不愿意公开研讨而已。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上官同君说。
(作者: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 上官同君)